国家博物馆系列(第24期)——汉朝(下):击鼓说唱俑等文物(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该件陶俑富含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 四川 的东汉墓先后出土多件形象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这表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颇为流行。汉代说唱者往往以身材短胖、相貌滑稽的侏儒充任表演者,同其他舞乐百戏节目同场献艺。
绿釉陶楼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绿釉陶楼高144厘米,1956年出土于 山东 省高 唐县 固河。 白陶楼一半施绿釉是典型东汉陶楼的特征。这件陶楼展示的实际是很典型的楼阁木结构。 中国 木结构楼阁在后世长期遵循这种建筑形式,一直沿传到今天。 这个陶楼的斗棋是单檐一斗三升式。所谓“斗”,是倒置的梯形四棱台状的木质“方块”,上大下小,立在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棋”是架在“斗”上横置的短木梁,这种短木梁一般都带有一点向上,弯的弧度,所以也被称为“弓形”短木梁。斗和棋合称“斗棋”。 棋和梁之间架有“升”。“升”外形和“斗”相似,也是上大下小的倒置的梯形四棱台状“方块”。“斗”和“升”的区别在于:“斗”上的卯口是十字形(即“斗”上方挖“十”字形槽),而“升”上的卯口是ー字形(即“升”上方挖“字形槽)。 图中陶楼檐角下的“爪”状结构就是斗棋。
斗棋中下部横的短梁是“棋”,“棋”上三个小“方块”就是“升”。ー个斗上架棋,棋上有三个升,简称为一斗三升。根据文献和遗址,春秋时代 中国 已有 高台 建筑,战国已有了楼。斗棋出现的时间更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明清以后,斗供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零部件。 西汉时期,木构楼阁逐渐出现。受技术水平限制,当时的楼阁常采用大木实叠而成的井榦式建筑,楼的外形缺乏变化。东汉时期,木构楼阁显著增多,楼阁的框架结构和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随着斗栱在重要建筑上的普遍使用,高层木构楼阁上的平座和出檐也都由起悬挑作用的斗栱支承,斗栱成为了整座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时有的陶楼在腰檐上置平座,平座上施勾栏,既可满足凭栏眺望的功能要求,也由于各层腰檐与平座搭配方式的不同,或挑出,或收进,使建筑物明暗虚实,错综起伏,富有节奏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