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系列(第24期)——汉朝(下):击鼓说唱俑等文物(6)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陶灶似船型,一端上翘,灶上面有三个灶眼,灶身两侧附有汤缶,灶台上面还有一只“小老鼠”。这类陶灶在当时大多是作为一种陪葬器使用。

熹平石经残石


国家博物馆系列(第24期)——汉朝(下):击鼓说唱俑等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
“熹平石经”是 中国 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为书法家蔡邕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故又被称为“一体石经”。它集汉隶之大成,用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端美雄健,不但在当时被奉为书法的典范,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也有很深的影响。“熹平石经”是 中国 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刻,刻成后立于汉魏 洛阳 城 开阳 门外太学所在地(遗址在今 河南 偃师 朱家圪墙村)。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汉灵帝命令蔡邕等人以隶书写定《诗》、《书》、《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7经,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经蔡邕写定的经书被刻到了石碑上,刻成46碑作为儒学经典的标准定本,立在太学以便读经人校对是正,当时观摹校核经书的人络绎不绝,车马塞道。汉末战乱,殃及石经,已少有整石存在。
自宋代以来,则时有残石出土。

银扣马蹄形漆盒


国家博物馆系列(第24期)——汉朝(下):击鼓说唱俑等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是一件东汉的梳妆盒,高5.5厘米、长8厘米、宽5.5厘米, 山东 省 莱西 县岱野村出土。 汉代最高贵的漆器是在边缘镶嵌金、银、铜等金属的“扣器”。这件漆盒的匣盖镶有银质四叶,边沿并以银片包镶,内外绘云气纹,是汉代妇女盛放梳子、篦等妆具的用器。 汉代是漆器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高级漆器制品,常常缘边镶嵌金、银、铜等金属,被称为釦器。贴花也是重要的装饰技法,它是在黑漆地上嵌贴镂成各种花纹的金银箔片,显得富丽华美。这种金银镶嵌与贴花技法,为后世漆器金银平托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