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十六国北朝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石窟这一独特的艺术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注重修行,古代印度的佛教徒在远离城市的山中凿建石窟,用来修行和礼拜。建于城市中的寺院与远离城市的石窟,是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与壁画结合的综合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从4世纪到14世纪持续不断的营建,留下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和两千多身彩塑,是中国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财富。
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营建经历了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共十一个时代,历时一千多年。清朝至民国年间,莫高窟仍有信众对石窟进行维修和补塑、补绘。至今,莫高窟还保存着700多个洞窟,其中有2000多身彩塑,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在古代都属于敦煌文化圈内。
敦煌壁画按主题内容可分为七类:1.尊像画、2.佛经故事画、3.经变画、4.中国传统神仙、5.佛教史迹画、6.供养人画像、7.装饰图案画。
经变画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佛教艺术,敦煌石窟共有三十多类经变画,如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华严经变等等,它们形式多样,各骋奇思妙想,表现了当时人们想象的佛国世界。
据唐代的文献和莫高窟唐代碑文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位叫乐僔的高僧在此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不久,另一位高僧法良在乐僔的窟旁又开凿了一个石窟。此后,石窟开凿就越来越多,到了唐代,已达一千多座。这一片石窟被称为“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莫高窟大部分洞窟集中在南区,1907年斯坦因在莫高窟对他认为有价值的洞窟进行了编号,共编18号。1908年伯希和最早对石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对洞窟作了编号,共有183号,其中又有一些洞窟编为另一些窟的附号,把附属部分合起来,共有400多个洞窟编了号。伯氏的编号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洞窟的依据。1941年张大千在敦煌对莫高窟进行重新编号,共编309号,其中又包括一些附属耳洞,合起来也有400多窟编了号。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后,开始对洞窟进行更为科学和细致的调查编号,于1951年公布了新的编号,共有469个。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