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解释“天长地久”:天地不为自己的生计考虑,所以才会长久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余秋雨在《老子通释》中如此解释“天长地久”。
这一章,说明天地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它们没有自己的生长企图。因此,人们就要为这种自然的生命力让路。显而易见,这又是“无为”思想的进一步表述。基础,仍然是以“天地”为名的自然主义。
这一章的落脚点,是人生在世应该懂得处于什么地位。是前,还是后?是里,还是外?是无私,还是存私?这一切,常常被看成是“生存谋略”,老子也因此被人们误会成是这方面的专家。
其实,在老子看来,人该怎么做,首先看天地自然怎么做。是天地大道,在启发着人生智慧。这一章用简短的文句,把天地大道和人生智慧之间的关系联结起来了。以后老子有关人生智慧的诸多论述,都可以在这种联结中找到契机。
原文是——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成口语大致是这样的:大家都在说天长地久。天地为什么能长久?因为它们不谋生,所以长生。“不谋生,所以长生”,这个意思很好,但在日常生活中,“谋生”有维持生计之义,不应该否定,因此可以更换成一种更现代的说法:因为天地不算计生命,所以才延续生命。
《道德经》还有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余老师这样解释:天地并不仁慈,只让万物自生自灭。
老子显然看不上世间的情意漫漫。他认为,看上去“不仁”的天地才是真天地。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正是出自老子的这种思想。说“天地有情”,那只是人们的“自作多情”。
人们从朝霞月光、山川花木感受到天地挚爱,那只是“移情联想”,把无情的自然物拟人化了。如果从反面想到狂暴而残酷的自然灾难,那也不是天地起了杀心。天地没有仁与不仁,听任万物自生自灭。
把这两段结合起来解读,就能明白老子说的意思了。
天地是不仁的,也是长久的。天有晴天丽日,也有风霜雨雪;地有春华秋实,也有山呼海啸。这些都是天地本身的运行规律,是客观存在。我们只是天地间一个渺小的存在,唯有顺应天地运行规律,才能存活下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