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精品标本科普推文(十三)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菊石并不是一种菊花状的观赏石,而是一种远古海洋生物留下的化石。菊石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头足纲现在仍繁盛于海洋中,常见的有章鱼、乌贼、鱿鱼等,是不是听着就流口水呢?但作为它们的远古亲戚,菊石和章鱼有着很大的不同,它背着一个沉重的螺壳,和现代鹦鹉螺十分相似。和田螺等腹足纲软体动物不一样,菊石的壳里并没有塞满肉体,而是壳中分为若干个小隔间,肉体长在最外侧、最大的隔间里,被称为“住室”。每个隔间被隔壁隔开,隔壁上有一个圆形的隔壁孔,菊石就能利用这个隔壁孔来控制水流在小隔间中进出调控自己在水中的浮力,从而使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快速上浮或者下沉。此外,相比慢慢爬行的田螺,菊石还能通过喷水获取反推力从而快速前进。现代生物鹦鹉螺也拥有类似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人们最早正是从鹦鹉螺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了潜水艇。

菊石——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精品标本科普推文(十三)


菊石化石(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博物馆藏)

菊石——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精品标本科普推文(十三)


现生鹦鹉螺结构
由于菊石死亡后肉体部分全部腐烂,只留下外壳成为化石,人们对它的结构、生活习性很多都是通过鹦鹉螺推测的。那鹦鹉螺是菊石的后代吗?实际上,鹦鹉螺的祖先最早出现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到奥陶纪开始繁盛,比菊石还要早一亿年。那菊石和鹦鹉螺有什么区别呢?菊石和鹦鹉螺的小隔间都由隔壁隔开,隔壁和壳接触处形成缝合线。鹦鹉螺的隔壁和缝合线是一道道平滑的弧线,而菊石的隔壁弯弯扭扭,甚至挤成一团,就像一朵菊花,菊石也因此得名。弯弯扭扭的隔壁使菊石的外壳更耐高压,使之能在更深的海洋里活动。无奈造化弄人,拥有更加“先进”结构的菊石早已在白垩纪末灭绝,而更加原始的鹦鹉螺繁衍至今,被誉为“活化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