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公木诞辰110周年:黑土留师表白云载战歌(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延安的阳光温暖着他,延安的雨露滋润着他,延安的灯塔指引着他。1942年,公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为了更好地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让诗歌在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公木在诗作中愈发追求运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广泛汲取不同艺术形式的精华,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探索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之路。这种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效,被认为“既具有民歌的朴素美,又富于古典诗的音韵美,还含有现代诗歌的色彩和外国诗的技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木诗风’”(王广仁、周毓方:《公木年谱》)。
三
新中国成立后,公木以炽热的爱国激情、真挚的赤子深情高唱着一曲曲气魄雄浑的赞歌。为胜利欢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讴歌如火如荼社会主义建设的《鞍山行》,描绘人民幸福生活的《难老泉》等作品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963年的一天,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导武兆堤、《英雄儿女》主演田方和作曲家刘炽一同找到公木,希望他能为电影写主题歌的歌词。听完几人叙述的电影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后,公木被这部作品深深地感动了。他不禁想起自己所经历的那些风烟滚滚的岁月,想起自己50年代初曾写过的那首《烈士赞》:
当你抱起爆炸筒,
和敌人一同粉碎,
敌人永远化作脚下的污泥,
你就变为一颗灿烂的金星……
以此为依托,《英雄赞歌》的歌词很快就酝酿完成了,公木将自己热血沸腾的感受融入其中,将对战士们的真挚感情灌注笔端,谱曲后通过与电影故事情节的巧妙嫁接与情感氛围的自然融合,使这首诗作具有了更为动人的魅力,家喻户晓,传唱至今。
人近暮年,公木的诗作在生命与思想的交互向前中螺旋上升。他晚年的作品苍劲雄浑,融入了全部精神历程所沉淀与升华的省察思辨、诗情哲思,成为进入另一境界的“人间词”——一种哲学式的审美思索与艺术表达。这或许与他晚年醉心哲学有关,抑或是他思想发展与学术研究的必然归宿。但这并不妨碍他依旧是一个具有赤诚胸襟的战士歌者。
公木一生在文学、哲学、美学、历史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正直博大、赤诚宽厚的人格魅力令后人崇慕。诗歌创作70余年,他留下诗作近千首,风格各异,百态万方,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将自己生命的轨迹与民族的脉搏、时代的肌理融为一体,发战士之心声、发民族之心声、发时代之心声,绘就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作者系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