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过了三十年,为什么仍然是国产剧的“巅峰之作”?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1989年,北京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在郊区租下了一个室内篮球场。作为拍摄基地,这里有着先天的优势——空间大、采光好,租金便宜,能够反复使用。为了收回成本,台里决定立刻上马一部电视剧。
部队大院出身的郑晓龙,时年39岁,距离他拍《甄嬛传》还得再等20年。时任制作部主任的他,对“京圈”的文艺工作者有着极强的号召力,他振臂一呼,王朔、赵宝刚、李晓明、鲁晓威等齐聚一堂。
拍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知识青年们决定摈弃“大事件”,拍摄贴近老百姓的“小事”;
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要“美”,要是一位女性,她有着所有男人都渴望拥有的“妻子”的形象,还得是一位集万千优秀品质于一身的道德楷模。还不够,这位人见人爱的女性必须成为最“倒霉”的那一个。
电视剧大纲上报到台里很快得到了认可。50集篇幅,110万成本,跟现在动辄上亿的“大制作”相比,这个数字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前20集剧本到手,导演鲁晓威将演员一一敲定并投入拍摄,已经是1990年初了。
1990年11月,北京电视台新戏开播——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渴望》。

《渴望》过了三十年,为什么仍然是国产剧的“巅峰之作”?


《渴望》当年有多火呢?有几个现象可以佐证:当年北京公交售票员报完某某站名后,总要加上一句“今晚播《渴望》”;而《渴望》播放当晚,大街上空无一人;50集电视剧播送期间,北京市犯罪率下降了30%——小偷们迷上了电视剧,并且被剧中人物的“善良”感化,金盆洗手者虽未统计,恐怕也不在话下。为此,《渴望》剧组还意外收获了北京市公安局授予的“维护治安奖”。
因为一部电视剧而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引发“舆论海啸”,《渴望》是第一次。
三十年过去了,国产电视剧每年以万记递增,可没有任何一部剧,能超越当年《渴望》98%的收视率。即便抛开这个或许并不严谨的数字,《渴望》对一个时代的影响力,也让所有后来者都望尘莫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