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系好友”相处是怎样一种体验(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陈露在家排行老二,从小不太受重视,但姐姐和弟弟却很依赖她。从上学起,她一直当班长,充当着管理者和照顾者的角色。”赵晓丽觉得,或许是家庭环境和成长轨迹,让陈露习惯于照顾别人,“但她似乎在为别人服务中寻找存在感,被人忽视了,就会很生气”。
赵晓丽坦言,陈露是个好姑娘,我能理解她,但有人会觉得这个女孩难相处,干什么都得听她的。
的确,对于这类无微不至的朋友,大家和他们接触时总是心里很矛盾。“妈系好友”总是苦口婆心——“我是为你好”,可周围人却感到有时被干涉、侵犯甚至被控制——“可我偏偏不喜欢”。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师陈武指出,“妈系好友”的背后往往有多方面因素。首先,成长历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付出型人格”的形成,从小到大都处于“照顾者”角色的人更容易在友情中“当妈”,操心别人。其次,“妈系好友”在日常生活中独立性与主动性强,对别人依赖少,能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关心他人。
有的“妈系好友”虽出于好心,但是模糊了关系的边界。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他人过于关注,如果好友有难题没找他,反而会感到很失落。陈武认为,“他们可能怀着‘英雄主义’或‘救世主’心态,想要通过给予帮助获得他人认同;也可能对自己的现实状况缺乏掌控,想通过照顾别人去获得控制感。”
当周围朋友对这份关心表示“不舒服”,“妈系好友”自身也容易陷入困境:当处处为朋友着想,甚至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主动提供帮助时,对方为什么不领情?我们是不是不应当在友情中“当妈”?
陈武认为,当人们在谈论“妈系好友”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对错去衡量,也不应直接粗暴地贴标签。我们要做的,是发现背后隐含的问题,将关系调整成双方舒适的状态。
与人相处是人生路上的大命题,并不是“谁付出得多就有理”,朋友、亲子、恋人关系都是如此。陈武指出:“关于‘爱’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理念:促进对方的成长,而不是一味满足和迎合对方的需求。”如果真的在意自己的好朋友,并不是付出得越多越好,不能剥夺对方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要思考没有你的照顾,他是否也能做得很好?”
陈武建议,习惯于扮演“妈妈”角色的人不必全盘否定自己的做法,但需要调整方式的灵活性,注意几点:需求因人而异,避免用“一刀切”的方式表达关心;因情境而异,先判断对方是否需要帮助;因自身状态而异,帮助别人前先关照自己。
当我们遇到控制欲较强的“妈系好友”,但又不想伤害友情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沟通,不带敌意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可以用开玩笑的形式说,“放心,这件事我可以自己搞定啦”,以此来善意提醒对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