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95%的中国人都喝不来苦咖啡(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乍一听起来,这样的转型是想去抢夺三顿半、永璞等近两年风头正盛的“精品速溶”品牌们的地盘。但张洪基的思路不一样。他认为,把咖啡做成更适口的饮料,才是中国国民咖啡的真正路径,因此,重新归来的连咖啡想要放下身段、极度接地气。
一个资历颇深的品牌,在咖啡行业中历经起落后,开始拥抱“反门店”、“反精品咖啡”的逻辑——这样的转变本身,就代表了行业正在发生的、某种不易察觉的变化。
精品与反精品
用张洪基的话来说,“咖啡就应该当成饮料来做,为什么在中国要做得像中药似的呢?”
当成饮料来做,意味着产品要味道适口、价格不贵。他拿隔壁茶饮赛道举例:“喜茶、奈雪的茶等新茶饮品牌做得最好的一点便是把茶做成了饮料,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喝茶了。”新茶饮产品通过加入水果、鲜奶等辅料进行味道调和,让茶这个在年轻人看来“又苦又涩又麻烦”的过气饮品变得时髦、好喝。
他认为,和茶饮赛道相比,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逻辑是相反的——强调豆子的产地、强调精品咖啡馆的调性,卖咖啡的时候还在不断地教育消费者:喝某种咖啡是更专业的,某种单品豆是更好的。
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与行业理念与美国市场是极为相似的,同样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浪潮:
第一次咖啡浪潮的代表品牌是雀巢、麦斯威尔等,它们将咖啡速食化,将咖啡豆从农产品变为标准化的商品,让消费者更方便饮用咖啡;
第二次咖啡浪潮由星巴克引导,它为咖啡行业带来了三样东西,意式咖啡机、奶咖、咖啡馆,让咖啡变得更醇厚好喝、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第三空间”的魅力。
第三次咖啡浪潮便属于精品咖啡。这一概念由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创始人在1974年首次提出,指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培育出的带有地方特色风味的咖啡豆,后来这个概念慢慢变得丰富,对豆子的运输、烘焙与萃取方式都有更进一步的要求。
其中的代表品牌“Blue Bottle”就被称为咖啡界的苹果、咖啡界的奢侈品。在Blue Bottle的店中,除了意式咖啡机,你还能看到手冲、虹吸、冰滴的设备,根据它们自己的说法,Blue Bottle只选用48小时以内烘焙的新鲜咖啡豆,走精品品质路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