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教父”胡锦矗去世,曾建立世界上首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海报新闻记者 邓波 报道
2月17日,海报新闻记者多方了解获悉,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被誉为“熊猫教父”的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胡锦矗去世,享年93岁。

“熊猫教父”胡锦矗去世,曾建立世界上首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


胡锦矗给学生讲课
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生于四川开江,动物学家,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4年,胡锦矗开始从事野外大熊猫研究工作,牵头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资源调查;发明了野生大熊猫的“胡氏调查方法”;组建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并任首任中心主任;建立世界上首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20多部;2019年9月,获“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
1974年,胡锦矗45岁受命进入四川卧龙,组建一支30人左右的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并在卧龙深山里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五一棚观察站”,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大熊猫进行野外调查,“五一棚”也在日后成为全球大熊猫研究者的圣地。胡锦矗的濒危动物研究团队也获得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高奖项———“自然保护贡献奖”。
1978年,历时4年,一份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出炉,调查行程9万公里,确认野生大熊猫数量约有2400只。考察中,胡锦矗发明了从大熊猫粪便着手的调查方法,后来被命名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同时,胡锦矗科研团队还第一次查清了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198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政府合作进行大熊猫研究项目,并派出世界最杰出野生动物学家之一乔治•夏勒,参与此次联合调研的中方专家是胡锦矗。1983年,经过三年艰苦单调的野外联合观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和科研水平迈入世界一流行列,胡锦矗教授任中心第一任主任。
1985年,凝结胡锦矗与乔治•夏勒五年研究心血和汗水结晶的中英两种版本的《卧龙的大熊猫》正式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尔后30年间,胡锦矗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大熊猫研究》《追踪大熊猫的岁月》《哺乳动物学》《寻踪国宝:走进大熊猫家族》等大熊猫主题经典读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