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八岁》:纵然坎坷,人间却有温情在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2017年上映的电影《那年八岁》,讲述了一个名叫小小的八岁小孩,在饥荒年代,被父亲卖给算命的盲人先生领路的故事。一路上,小小与算命先生从陌生抗拒到熟悉相依,最后亲如爷孙,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那年八岁》这部影片是一部特殊的电视电影,由杨瑾担任导演,林和平担任编剧,罗京民、杜骏豪主演,虽然是一部小制作电影,没有大场面、大腕、大投入,却凭借生活化的场景还原,打动了观众的心,先后获得第十二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 评委会特别关注奖和第16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三等奖 。用导演杨瑾的话来说,这是一部“没有什么矛盾”的电影。
在我看来,《那年八岁》这部电影的整个故事都围绕着主人公小小和盲人吴先生之间的情感变化展开,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个电影主题。虽然基调非常平淡,但我却觉得,正是这种不经意的平淡才真正的打动了观众的内心。
接下来,本文将从情感铺垫、包容转变、真情流露三个阶段来分析观众产生共鸣的原因。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将谈谈自己在观影之后获得的感悟。
一、情感铺垫:互不相识前,两人面临着不同的生活困境
电影里的主人公小小,是家里的长子,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饥荒年代,因为穷,小小八岁那年便不得不扛起养家的责任,在父亲的强迫下离开校园,并以一个月5块钱的工资,被“卖”给了算命的吴先生,为其领路。
而吴先生,眼盲心不盲,他清楚的知道小小不愿意来,故意当着孩子的面说“这孩子没福气“,方死自己的生母。
短短几分钟的开头,把故事的缘起交待的一清二楚,毫不拖沓。小小的艰难在于他年幼失母,父亲娶了一个并不友善的后妈,又对他动辄打骂,他非常孤独,渴望着亲情,深深思念着意外离世的母亲。
而在吴先生的艰难在于内心深处始终因为看不见而充满了孤寂,他曾这样说:“我这一生啊, 有什么人呢?都是我自己,因为眼前一片黑,我这一辈子呀,就在这一片黑里边儿,走啊走,走。不知道后面儿是什么,也不知道前面儿是什么......”他的一生因为盲眼而漂泊无依。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