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生动实践(8)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要在治理,下好生态保护修复“先手棋”。
初夏时节,三门峡灵宝,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满眼苍翠,空山幽静,鸟鸣啾啾。
谁能想到,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小秦岭才刚恢复这般模样。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挖金潮”,曾将它“折腾”得精疲力尽,满身疮痍。
“不讲理由、不计代价”,五年多来,一场生态治理的风暴在小秦岭刮起。封堵坑口,清运矿渣,6万车土被拉上山,76万株苗木重新“安家”,治理恢复面积2032亩。“几十年的生态欠账,将要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还清了。”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欣慰地说。
不要黄金,要“绿金”。河南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如火如荼,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加紧实施,全省上下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一体推进、积极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屏障系统。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河南深入实施“四水同治”,压实河湖长责任;统筹用好南水北调水、黄河水、引江济淮水和本地水资源,加快构建“一纵三横四域”的现代水网体系;同时,把黄河流域作为我省污染防治攻坚的主战场,探索出“河长 检察长”协作机制,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行动,深入推进污染综合治理。
黄河沿岸,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种群“重现江湖”;太行山区,原麝、金钱豹、黄喉貂、西伯利亚狍等珍稀动物尽情撒欢……一时间,动物朋友们纷纷跑来为河南生态环境改善“站台”。
做好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这篇“大文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元气满满,“精神头”十足。“十三五”末,河南污染防治攻坚战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PM2.5、PM10年均浓度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30%,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各项环境指标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
——绿色发展,既要“高质量”更要“获得感”。
绿色发展,考验取舍之道,倒逼产业做“加减法”。桐柏县,曾以“世界四大天然碱矿、桐柏占其二”的资源优势奠定“中国天然碱都”的地位。然而,伴随着多年的开发,环境污染的负累让它的光环黯然失色。“绿色转型”成为唯一选择,“碱都”因此浴火重生。
2019年,世界最大的单体40万吨小苏打生产项目在这里正式投产,桐柏一跃转型成为产能超过120万吨的世界最大小苏打生产基地。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我省黄河流域规模以上企业率先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布局,健康养老、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