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僧玄奘西行记(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了他在西游时,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玄奘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1岁,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达六年之久。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由于战乱,玄奘与兄长一同离开洛阳去往四川,在空、景两法师处学习。次年,玄奘到成都听宝暹(xian)讲《摄论》,随后,又学习了《阿毗昙论》和《发智论》。玄奘居蜀期间,师从当时多位高僧,研习大小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各家的学说,学业大进,渐为人钦慕。
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