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1956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1956年以后,上海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围绕着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投入生活、体验生活,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遵循艺术的规律,促使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创作出不少好的作品,激励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期间,上海的文化艺术事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1956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迫使不少有才华的文学艺术家离开了文艺岗位;紧接着1958年“大跃进”期间瞎指挥、浮夸风对文艺界的侵袭,音乐、舞蹈、美术、群众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现象日趋严重;1962年12月毛泽东关于文学艺术的批示和1963年柯庆施提出“大写十三年”的口号后,文艺界形势日趋紧张,及至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各地报纸刊登后,上海文艺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尽管如此,在文学方面,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不仅创办了《萌芽》《收获》等文艺刊物,而且创作了一批以弘扬英雄主义精神歌颂党、人民军队和人民大众,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战斗历程为主题的、或以贴近现实生活,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思想为创作题材的优秀作品。

中国近代史:1956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其中主要有小说:《黎明的河边》《百合花》、《红日》、《火种》《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上海的早晨》、《小丫扛大旗》《骨肉》《特殊性格的人》《内部问题》、《九级风暴》、《幸福的港湾》《第一课》等此外,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及《吕小钢和他的妹妹》《蟋蟀》《猪八戒新传》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深受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被开垦的处女地》《别林斯基选集》(4卷)、《牛虻》《学校》、《金羊毛的国土》、《猎人笔记》、《怎么办》、《多雪的冬天》《人世间》等一批外国优秀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许多著名的学者、教授撰写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研究的力作,如《文学的基本原理》《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元人杂剧钩沉》《乐府诗论丛》《陆游传》《关于鲁迅的小说杂文及其他》等等。电影艺术方面:继50年代上影厂分成江南、天马、海燕3家故事片厂后,上海又先后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和上海电影技术供应厂及上海电影演员业余剧团,直接受新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1958年改为上海市电影局)的领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