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将《茶馆》中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
二、话剧中独特的中国审美。话剧中国审美中《茶馆》是一个重要的典范,活的“老北京”,浓郁的北京味儿,地道的中国人,深沉的历史感。既突破了西方话剧的一贯写法,也没有走上戏剧化的传统道路。而是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中国审美与现代性的话剧形式和新的剧诗形态。人多事繁、散点透视的戏剧结构、非冲突化的戏剧思维,开口就响的通俗化戏剧语言,成为《茶馆》的三个独特的形式创造,将其体现得酣畅淋漓。老舍对剧中精心选择的人物重菱角而不重整体介绍,只对人物的思想,闪光点进行简洁的刻画。《茶馆》饱含着老舍的悲悯和忧患之情。主情性是其《茶馆》的艺术核心。通过以情带事、事中含情的叙情方式展开,在情感的流动中写人记事。情感复杂,意蕴深刻。形成了他独特的叙情性的戏剧体式。
三、喜悲剧美学。首先是情感的节奏。三幕戏是在人来往事中情绪基调不断向下走的过程。通过第一幕的生意兴隆,色彩浓郁的热烈到第二幕的民不聊生、纷乱压抑的惨淡及第三幕的自我祭奠、凄惶悲凉冰凉的灭寂。整体上构成一种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了线索。这种下楼梯式的节奏,虽然又有一个小反弹。三个老人自悼看似一派灰飞烟灭,但它不是聚集的,而是趋于弥散的呈现无奈而微渺的色彩。其次是情感的层次。《茶馆》以“埋葬”的方式写挽歌,也以埋葬来获取“新生”。比如文中王利发,作为茶馆主人和茶馆世界兴衰的见证者,老舍让他不断地有所希冀,又不断地赋予它希冀瓦解的无口奈何。以及常四爷在每况愈下始终有所秉持却又被嘲弄和否定的样子。这种微渺的上升的情感和沉重的下落的情感不断混合交织,后者把前者一点一点、一滴一滴地拉下去,直至泯灭。再次是情感的色调。
《茶馆》是有一定喜剧性的,悲是主调,笑是穿插其间的音符。悲喜融合,含泪的笑,本质上都是悲剧性的。《茶馆》也不例外。但它有自己的独特性。一般戏剧中的悲都体现正价值,笑联系负价值,而《茶馆》却笑中有正,悲中也常常含笑。比如剧中如松二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形象代表。将《茶馆》中悲与喜一一展现出来。在喜悲混杂、荒诞滑稽中流露出自己内心中的情。

老舍《茶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