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摇滚圈那些事儿(6)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我爱摇滚乐》杂志的发行人于小青,他身后是杂志编辑部最早的所在地——中山东路448号
主编晓朱、编辑大勇,做版式的杨云杰和负责发行的于小青,除了大勇是晓朱的小舅子外,另外两个人都是和他从小一起逃学、一起看闲书、一起听摇滚乐的好哥们。
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很深,对摇滚乐和后来的《爱摇》感情很深,但对石家庄这座城市没有太强的归属感。它是一座由大量移民组成的城市,晓朱和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这里的新移民。
9岁那年,晓朱随当兵的父亲一起搬来。于小青的父亲是农业口的,因为工作调动,一家人从坝上搬到石家庄定居。杨云杰的老家也在天津。“没有归属感,眼睛一直是往外看的。”在《通俗歌曲》期间,晓朱以工作之名入了网,成为整个石家庄第三个与世界联通的人。
和《通俗歌曲》不同,《我爱摇滚乐》是一本没有刊号的杂志,也就是所谓的“地下出版物”。杂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杂志,一部分是随杂志附送的CD。晓朱脑子灵,他们为CD申请了音像制品发行许可,把原本的概念颠倒,变成“买CD,附送杂志”,打了个擦边球。
中学时我就觉得,《我爱摇滚乐》这个名字简单粗暴,很“土摇”,如今,终于得到机会问晓朱。“挺好的啊,当时也有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名字,但显得刻意。《我爱摇滚乐》有一个‘我’在里面,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可以爱摇滚乐,也可以爱文学、爱八卦,爱提出一些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它是一本有人格的杂志,你不觉得我们杂志从开始到结束,都给人一种立体、生动的人的形象吗?”晓朱解答了这个疑问。
金黄的马桶、石家庄人吃炸串都要弯腰多少度之类,杂志里多多少少地记录了很多石家庄人不修边幅、粗狂彪悍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这些是让本地人觉得亲切、外地人猎奇的地方。虽然晓朱觉得,《我爱摇滚乐》和这些编辑只是恰巧在石家庄而已,但我在石家庄见到的樊帅、魏潭等几个“85后”乐手都觉得,影响他们至深的《爱摇》很有石家庄性格。那种接地气的、人性化的东西,恰恰是石家庄这座城市带给《我爱摇滚乐》的。
《我爱摇滚乐》在当年有多火?出版人于小青说,一本“地下杂志”,生存了16年,高峰时每期能卖两三万册,这么多年,杂志的运营完全靠发行、靠卖杂志这件事支撑,这在国内出版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杂志第一期在全国发售后,《我爱摇滚乐》编辑部的信箱就没闲过。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表白信、土特产甚至是充气娃娃都堆在办公室里。有款辣椒酱怎么吃都吃不完,那个不知道来自哪里的充气娃娃一直被摆在办公室里,直到它彻底泄气。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