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问卷第三季——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还读书吗?日子如飞恨不得每天都加倍读书(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贰如果有人列出了“不必读书目”,你会有兴趣点击看一下吗?你自己有没有“不必读书目”?能否列出三本?
郑渊洁: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是所有人都必须读的必读书。人和人的遗传基因不一样,生长环境不一样,受教育质量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最佳才能区不一样,怎么可能有适合所有人的必读书?对于我,任何书都开卷有益。就算看了垃圾书,也能增强自己的写作自信。
傅光明:因有一份“不必读书目”为复旦大学严锋教授所列,自然有兴趣点击拜展,一读之下,颇以为然。回首这几十年的读书生活,尤其在宝贵的青涩岁月,的确读了不少严锋兄所说的“不必读书目”,悔之晚矣。一笑。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当然,并非谁列个“不必读书目”,我都有兴趣点击。故而,我自己不具体列了。
袁一丹:上世纪20年代《京报副刊》曾组织过“青年必读书”活动,胡适、梁启超、周作人等名学者纷纷开出自己的必读书单,江绍原交了一份白卷,说不相信有哪十部书能给青年最低限度的智识,此类活动征求到的不过是一些“海内外名流硕彦及中学大学教员”爱读书的书目而已。
开“不必读”书目,比开“必读书”更有自我暴露的风险。目前出版界不缺各类软广及排行榜,缺的是敢说真话且有品位的批评家或职业读书人。我不会给人开“不必读书目”,偶尔读到倒胃口的书,就像嗑瓜子嗑到发霉的,赶紧读几页好书换换口味。我会关注像乔纳森的新书过眼录,根据他的吐槽把一些书拉进黑名单中。
叁有没有哪一位是你从前曾经很喜欢、但现在重读会感到非常失望的作家或作品?
郑渊洁:我还没有遇到过早年阅读时是阴性后来再读阴转阳的作家或作品。这可能也说明我的审美还停留在童年。我前几年测过心理年龄,是六岁。
傅光明:不止一位这样的作家。名字不说了,怕得罪人。我只想说,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要学会并努力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花在真正值得一读的书上,越早越好。
袁一丹:从前喜欢的作家,就像年轻时无话不谈、知根知底的老友,时过境迁之后,最好不要重逢。
肆如果可以与一位已故的作家相处一小时,不考虑语言问题,你会选择哪一位?中国的外国的皆可,他(她)叫什么名字?
郑渊洁:我想和慈禧聊聊,问她一个问题:不以写作为职业的她是如何偶尔一写就写出“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千古名句?写作是不是属于“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傅光明:我希望能跟莎士比亚聊上一小时,请他亲口回答:是否上过八年拉丁文法学校、十四行诗里写的那个“黑女郎”到底是谁、与南安普顿伯爵到底啥关系、“Tobe,ornottobe”说的到底是不是哈姆雷特自己的“活,还是不活”,当初写戏时,到底是不是一心想挣钱、买房子置地,从没想过青史留名、对自己被后世封圣,是不是心里超爽……等等等等。希望到时能延时十分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