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巫”史,就是一部女性的受难史?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原作者 | 斯泰西·希夫
摘编 | 徐悦东
提起“猎巫”运动,很多人会想起欧洲中世纪。成千上万的女性被指控为“巫师”,惨遭火刑。在1692年的北美小镇,就曾发生过一起“猎巫”事件。这场“猎巫”事件直接影响了我们今天对“猎巫”一词的认知和使用。
那年冬天,在波士顿附近的塞勒姆,一位牧师的外甥女开始抽搐、尖叫,随后他的女儿也陷入同样的状态。很快,大家就把这种现象指向“巫术”。恐慌蔓延到整个马萨诸塞殖民地,所有人都卷入了这场恐怖的猎巫运动中,邻人之间互相指控,亲子之间互相出卖,牧师、高官和富绅也难逃一劫。这场运动持续九个月,二十多人因此惨死,有近两百多人被控为巫师。等风波平息后,塞勒姆仿佛淡忘了此事。但是,这场“猎巫”运动消解了新英格兰地区的神权统治,对美国日后的政治和宗教思想、司法和流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就认为塞勒姆事件是美国丑恶的污点。每当美国社会动乱的时候,这场“猎巫”运动就阴魂不散。
从十九世纪以来,有关塞勒姆“猎巫”运动的解释有许多。在1953年,在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的时候,排外的恐怖气氛笼罩着美国,指控和监禁成为家常便饭。剧作家阿瑟·米勒在那年出版了经典巨作《塞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深刻地讽刺了当时美国对左翼的迫害,使得塞勒姆事件深入人心。此后,“猎巫”一词便成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以至于到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受批评时都会用“猎巫”来辩护。因为“猎物”运动受害者大多是女性,猎巫史就是一部女性的受难史。因此,塞勒姆事件还是阿特伍德写《使女的故事》的灵感来源。
在厌女情绪蔓延和政治正确运动的激进化的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塞勒姆这场“猎巫”运动。普利策奖得主斯泰西·希夫对塞勒姆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猎巫》一书,试图还原当时的现场。此书被誉为美国版的《叫魂》。以下经出版社授权,摘选自《猎巫》。

“猎巫”史,就是一部女性的受难史?


《猎巫》, [美] 斯泰西·希夫著,浦雨蝶 / 梁吉译,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2020年7月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