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蝗虫祭蝗神,古人治蝗花样百出(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不过,唐太宗吞蝗还有个“小心思”。从西汉董仲舒之后,天人感应的观念便被深刻印在每个帝王的脑子里。当时,人们认为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甚至日食等都是上天在警示世人。而天降异象,作为“天之子”的皇帝自然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唐太宗得摆出承认错误的姿态。
黄淮一带的蝗神信仰
这种对蝗灾的敬畏从帝王延续到了民间。于是,黄淮一带就出现了让现代人很难理解的蝗神信仰。
京剧里有一出戏叫《八蜡庙》,八蜡庙正是古代民间祭祀蝗神的庙宇。八蜡的祭祀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周代。按照周礼,每到农历十二月农事完毕之后要祭祖敬神,这个活动周代叫“蜡”,秦代叫“腊”,“腊月”之名正是由此而来。
八蜡是负责农业工作的八种神,它们分工各有不同:有的守护农田,有的守护田间庐舍道路,有的守护吃野鼠野兽的动物,有的守护堤防水渠。
农桑是古代的国之根本,因此祈求农事顺利的八蜡之祭非常隆重。直到汉唐时期,全国仍在流行八蜡之祭。后来明朝进行礼制变革,八蜡之祭退出了官方的名录,渐渐落寞。
但百姓早已养成习惯,每到秋成之后、农闲之时,仍会到八蜡庙祭祀。官府倒是没有制止,只不过,八蜡庙的“业务范围”从此大大收缩,成为专业祭祀蝗虫或驱蝗神的民间庙宇。
驱赶蝗虫的将军
受气候变化影响,唐代之后,北方越来越旱,蝗灾频发,明清时期甚至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蝗灾,治蝗成了大事。清雍正初年,“虫王”刘猛将军迎来了春天,作为唯一的驱蝗正神被载入国家的祭祀仪式,得到国家承认。
刘猛将军是个神奇的存在,他并不是一个叫刘猛的将军,而是由一群刘姓的猛将军演化而来。
南宋景定六年(1265年),蝗灾从北方蔓延至江淮地区。江淮民众将南宋初年在当地抗金的名将刘锜奉为神仙,祈求刘将军显灵,驱逐由“敌境”南侵的蝗虫。此举将宋金战争中的民族意识与驱除蝗灾结合起来,培养出了第一代刘猛将军。在他之后,刘宰、刘锐、刘裕等名将也摇身一变,成为驱赶蝗虫的刘猛将军。
不过,真正得到官方认可的刘猛将军是刘承忠。金朝与清朝都是女真族建立的,因此清朝入关后,再由抗金名将担任刘猛将军就不太合适了。清朝官方便把刘猛将军的“真身”,从抗金的刘锜改成了忠于元朝的刘承忠。
刘承忠是元末的江淮指挥使,曾赴江淮剿除群盗,大获全胜。当时江淮一带久旱不雨,田地干裂;蝗虫像一团黑云,霎时罩住一片庄稼,大肆侵食稻麦薯豆,使庄稼颗粒无收。刘承忠带领军民日夜奋战田间,扑灭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虫灾。随后他又指导百姓恢复生产,使江淮百姓安居乐业。元朝灭亡后,刘承忠投河而死,以身殉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