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咨询师遇到爱该怎么做?《我美丽的守护天使》给了我们答案(4)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原型
影片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祖的原型就是伟大的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萨比娜的确是荣格真实经历过的一位病人。这个故事荣格曾认真的反思,并在他36岁时,写了《转换的象征》一书。
荣格的人格发展期理论指出,每个人分别经历了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而他的这段经历正是自己身处其中的映像。他认为,舍弃萨比娜,象征着自己对恋母情结的摆脱。
影片的心理学价值
爱是创造爱的能力。——弗洛姆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最大的共情,便是来访者的移情本身。爱是咨询师的禁忌,可是爱却也是最有力量的心理治疗良方。
如果心理治疗能够给来访者一种爱的力量,通过咨询师的共情,用自己最真诚的爱,去唤起来访者潜意识中的爱,同时把爱转换成热爱生活的力量,那么这种心理治疗无疑是伟大而成功的!
荣格不仅治愈了萨比娜的心理问题,更唤醒她热爱生活的力量,他们的心理治疗因爱成功,却最终超越了爱情本身!也因此,荣格成为萨比娜终其一生的最美丽的守护天使!
影片可能表达的隐含信息
▲ 荣格与《浮士德》
1875年荣格出生于瑞士一个乡村新教牧师的家庭,他完全继承自己祖父的姓名“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并以此为心目中的骄傲。他祖父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医学教授,据自述是歌德的私生子。或许受其影响,荣格毕生热爱歌德的《浮士德》这部作品,也从这部作品中找到其学术的灵感。从影片中,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浮士德》般现实与浪漫结合的叙述风格。这是否也是影片想表达的隐含信息之一呢?

当心理咨询师遇到爱该怎么做?《我美丽的守护天使》给了我们答案


《浮士德》
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歌德《浮士德》
▲ 荣格与艺术
如果你拥有一件事物的图像,我们便拥有了这件事物的一半,这世界的图像也就是这世界的一半。——荣格
荣格的《红书》是一部与自我灵魂对话的作品。或许文字是枯燥的,画作更能揭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的确,从书中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荣格内心的一种挣扎,却最终被条理化。那么正如影片的整体情节安排,荣格和萨比娜的感情纠葛,最终荣格的理性战胜感性。这或许也从侧面表达了荣格的艺术化精神世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