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结束这一切》:世界是一出舞台剧或电影,它是戏剧也是现实(3)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由此延宕,《我想结束这一切》人物的主体性与客体性是模糊不清的。《我想结束这一切》充斥着大量的引据,由《景观世界》到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从宝綝凯尔(Pauline Kael)到约翰奈许(John Nash),老人对自己的想象都是来自别人的创作、对别人创作的见解也是来自别人的评论,人物似是不经消化般的朗读不同文本,借此产生了突兀感。即使老人是整个幻想的始创者,但他的一切都是来自别人的。老人一直希望成为知识分子,却无法洞悉自己力有不逮的现实。如此一来,《我想结束这一切》基本上没有真正的主体,只有互相影响的客体。「空洞」的人物设定和喋喋不休的对话与背诵,不过是一再呈现我们的寂寞和焦虑而已。回归技术层面,《我想结束这一切》大抵承袭了查理的电影特色。除却查理以外,电影摄影师卢卡斯·
扎尔(ukasz al)也是大有来头。作为彭维彭域高斯基(Pawel)黑白作品时期的摄影师,卢卡斯·扎尔擅以4:3的银幕比例,并且把镜头稍向上直摇,形成头顶上更大的空间(Dead Space)。由于《我想结束这一切》强调角色的神秘身份,这样的构图处理的确更能呈现他们各自的精神焦虑和怀疑。可是,《我想结束这一切》刻意突显饱满色彩的美术设计却抵消掉黑白影像的空灵感,而且喋喋不休的对话形成过度剪接的节奏,导致主创团队构想的影像未能配合,事倍功半。
若回顾查理的过往作品,《我想结束这一切》可谓《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1999)和《纽约提喻法》(Synecdoche New York,2008)的合成及延宕。《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透过不断消减欲望,让自我意识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身体,从而延续生命。《纽约提喻法》充斥着剧作家主角对于身体、家人、伴侣和创作的各种猜疑,唯有以建成模仿纽约的剧场场景,才能抵消自己的焦虑。事实上,我们每日营营役役的工作,努力扮演作为「我」这个角色,借此换取食物、住所、娱乐、精神慰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