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合唱团“少年”往事是奉献(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合唱团中年纪最大的程不时,生于1930年,今年已经91岁,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上学时是清华小提琴首席。他一生致力于为新中国设计自主创新的飞机,包括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以及喷气式大型运输机“运-10”、C919客机等。
生于1940年的刘西拉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创始人之一,2008年他发起成立合唱团。刘西拉介绍,合唱团最开始是为兴趣相投的校友提供一个聚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合唱团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一部分,艺术团还有其他分支,比如钢琴、民乐、舞蹈团等,只不过合唱难度看起来相对较小,更接地气,所以报名的人也比较多。一开始,有100多人报名,其中包括一些刚刚毕业还不到10年的年轻校友。到2010年时,人数达到顶峰,差不多有200人。
2008年组团之后,每周六下午两点,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上海静安区一座写字楼的小礼堂中排练合唱,历经十年,风雨无阻。《祖国不会忘记》《共和国之恋》《我家在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成了他们的保留曲目;他们曾角逐《出彩中国人》总决赛,也曾亮相清华一二·九歌咏比赛和108周年校庆演出。合唱团的故事,还被拍成纪录片《往事如歌》在央视播出。
团长刘西拉曾说,“为什么我们一批老人愿意聚在一起,唱唱歌。实际上我们真正的心里是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为了重新分享我们这些快乐。”
往事
奉献青春 他们听从着共和国的召唤
刘西拉和妻子陈陈,在清华读书时就是学校的金童玉女。当时,刘西拉是清华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陈陈是钢琴伴奏。刘西拉和陈陈在清华度过了6年本科和5年研究生的大学时光。1967年,两人毕业时正赶上国家三线建设,他们被分配到了四川跟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投身国家西南腹地的建设。每周唯一的休息日,身在成都的刘西拉都会去探望在德阳的陈陈。相隔71公里,坐绿皮火车也要一个多小时,骑自行车要三个半小时。在一部纪录片中,刘西拉深情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因为陈陈喜欢弹钢琴,他向同事借了一台闲置钢琴,找了几个清华的同学帮忙,用架架车推了三里路把钢琴送到陈陈面前。
投身核事业的“将军夫妻”张利兴和朱凤蓉,都是上海吴淞人。1959年,张利兴考入了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960年他的高中同学朱凤蓉转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两人再次重逢,并确定恋爱关系。一年后,朱凤蓉从清华毕业,并接到了张利兴从部队寄来的书信。在不知道恋人从事什么工作的情况下,26岁的朱凤蓉踏上了去往新疆的路途。她坐了整整3天3夜的火车,坐汽车走了7个小时的“搓衣板路”,陪伴她的只有两箱沉甸甸的课本……他们所在的核试验基地,保密性特别高,张利兴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特别冷,就算是在夏天晚上都要穿棉袄。而回忆起青春时的经历,现在的朱凤蓉说,“也不是只有艰苦,也很美,有雪山,也有蓝天。”退休几年之后,两人才从基地返回上海故乡,平时一日三餐几乎都在食堂解决。他们说:“除了搞科研,我们什么都不会。”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