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历史之智利篇(第四期)(2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1976年9月21日前智利驻美国大使马科斯·奥兰多·勒特里尔及其美国籍女秘书罗妮·墨菲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驾车时被炸身亡,勒特里尔是皮诺切特政权的反对者,此前正游说美国政府及国会两院停止对皮诺切特政府的资助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事件发生后其幕后真凶指向情报机构智利国家情报局。美国政府向智利军政府提出引渡相关涉案人员到美国受审的要求,但遭到皮诺切特的拒绝,智美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三十四)詹姆斯·厄尔·卡特出任美国总统期间(1977年—1981年)美国在外交上转向强调维护西方民主价值观和捍卫人权,公开支持拉美国家的军人政府还政于民的政治民主化浪潮,智美两国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对军政府施加压力,停止对智利的军事援助,实行武器禁运并撤回陆海空三军使团,智美关系陷入低谷。1981年1月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任美国总统后智利同美国的外交关系得到改善,美国政府改变立场,不再以侵犯人权为由反对国际金融机构向智利等国家提供援助,同时重新提供军火物资援助。1985年1月里根开始第二届美国总统任期时美国政府开始不断向智利施加压力,逐步停止军援,减少财政支持,多次指责皮诺切特及其军政府,原本已有所改善的智美关系再次逐渐陷入低谷。当年12月美国负责美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埃利奥特·
埃拉姆斯公开表示自己支持智利国内11个反对党签署的全国协议,称美国政府希望皮诺切特下台,由一个民主政府取而代之。刚上任不久的美国驻智利大使小哈里·乔治·巴恩斯亦放弃对智利军政府的支持,并加强同智利国内反对派之间的接触和联系。1986年3月联合国人权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美国代表理查德·希夫特在会上指名批评智利军政府,反对军人破坏人权的做法,提出一项呼吁智利军政府结束“一切形式的肉体和精神折磨”的决议草案。

南美历史之智利篇(第四期)


(三十五)在皮诺切特执政后期智美两国关系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1976年6月7日—9日美国国务卿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访问智利,皮诺切特在圣地亚哥的迭戈·波塔莱斯大厦同来访的基辛格国务卿举行会晤,并就智美两国关系展开深入交谈。1977年9月6日—9日皮诺切特到访美国首都华盛顿,出席《巴拿马运河条约》的签署仪式,并在白宫同美国总统詹姆斯·厄尔·卡特举行会晤。皮诺切特通过军事政变夺权后大多数西欧国家在不同智利断绝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对军事政变加以谴责,尽管军政府在掌权后改善智利同西欧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但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军政府时期智利同欧洲国家间的官方来往较少,关系总体冷淡,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时常为智利国内的不同政见者提供政治庇护,部分西欧国家在外交场合公开指责皮诺切特领导的军政府,在1983年9月智利军政府举行纪念政变10周年大会时法国、联邦德国、英国等10个欧洲国家甚至公开表示拒绝派使节出席大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