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战争论:全三册》不容错过,不看太可惜!(17)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2.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拥有大的优势,可以采用有决定作用的抵抗方式;
3.对手已经到了其进攻路程的终点,缺乏冲击力。
1757年,弗里德里希大帝呈向心状攻入波希米亚。虽然他的意图不是把正面进攻与背面战略进攻结合起来(至少这不是他当时的主要目的,对此我们将在其他地方做更多的说明),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即他在攻入波希米亚之前不能在西里西亚或者萨克森集中兵力,因为这样就无法做到出敌不意,从而失去出敌不意带来的所有好处。
联军在进行1813年战局第二阶段的部署时
1812年,俄国人终于可以让他们的摩尔达维亚军团开赴沃伦尼亚
源于富尔
由于对敌退却线的行动(如果它不仅仅是佯动的话)就是从敌后面发起正式的进攻,因此对此还可以再谈一些问题,但是放在《进攻》一篇里更合适。我们就到此为止,说明这种抵抗应在哪些条件下进行就可以了。
但是当人们谈到对退却线的行动时,通常考虑更多的是通过佯动而不是真的行动来促使敌人退却。如果每个有效的佯动都必须以真正行动的完全可行性为基础(初看上去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佯动的所有条件与真正行动的条件就毫无差别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佯动》一章里将看到,佯动是与其他一些条件结合在一起的。关于这一点,请参阅那一章
★ 第二十五章 ★
我们把主动向本国腹地的退却看作一种特殊的间接抵抗方式。采用这种抵抗方式时,防御者更多是使敌人通过他自己的劳顿走向毁灭,而非通过手中的剑。因此,防御者在向本国腹地退却时,或者根本不准备进行主力会战,或者把主力会战推迟到敌军已经大幅削弱以后再进行。
所有在进攻中前进的部队都会受到这种前进的削弱。对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七篇中进行更详细的考察,但在这里我们必须先推定这一结论。我们之所以能够先推定这一结论,是因为战史上每一个前进路程较长的战局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如果防御者没有战败,而是率领未受挫折的新锐部队在进攻者面前主动退却,并且通过不断的、适当的抵抗使进攻者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使进攻者的前进成为一种断续的推进,而不是单纯的追击,那么进攻者所受到的这种前进中的削弱就会增大。
从另一方面看,如果防御者是在一次会战失败后退却的,那么他受到的损失要比事先主动退却大得多。因为即使他在会战失败后退却时有能力每天都对追击者进行抵抗(就是我们期待他在主动退却时能进行的那种抵抗),也至少要受到主动退却时同样大的损失,还要再加上在会战中受到的损失。但是这种假设与实际情况是多么不符啊!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如果它在会战失败后被迫退向本国腹地,也会在退却时受到非常大的损失。如果敌人像我们谈到的那些情况中所假设的那样占有显著的优势,并且像在现代战争中几乎总是经常出现的那样进行猛烈的追击,那么防御者的退却就极有可能演变为真正的溃逃,其结果通常是全军覆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