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琴师》yyds“永远的神”!音乐诗人的诗意与孤独!文/王珉(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意大利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和法国经典电影《钢琴家》有口皆碑,同为评分高的钢琴电影,该片却不同于上述两部只是局限在船上场景,抑或华沙城市的废墟中。《盲琴师》由不同的生活场景构成,节奏舒缓娓娓道来,每一帧画面都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那样饱含情感,将天才的疯狂和盲人的脆弱描摹得淋漓尽致,表达诗意唯美。该片也不同于盲人电影故事,导演的镜头用痛而不悲的诗意格调,展现盲琴师米耶特传奇的一生。他在别人的冷眼中追寻自我,包括他最喜欢的女朋友、合作伙伴金发女郎。这种成长的主题最终跨越了历史和文化的边界,心理描摹和港产佳作《盲探》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米耶特不是在弹钢琴,而是在驾驭钢琴,电影中有一段他与其他钢琴师同台斗琴的桥段,极具观赏性,像极了《海上钢琴师》的斗琴桥段。米耶特无需乐谱,他随心所欲地敲击琴键,表达自己对音乐和世态人情的体悟。对于笔者和观众而言,米耶特已和钢琴完美融为一体。他的十指在琴键肆意流淌的镜头,弹奏飞快,曲风愉悦,极富感染力。配合跳动的镜头画面,音画融合,让人沉浸其间。
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值得称赞,娱乐性极强,上半段激情澎湃融情于景,情感即爵士钢琴乐。后半段转为音乐元素极少的剧情片模式,米耶特有点像皇后乐队主唱,他的情感和人生起起落落,观众随着他的不幸而遗憾,有点像《听风者》,也有点像《红磨坊》《调音师》《盲探》《地下铁》《波西米亚狂想曲》等。虽然结构工整,但叙事逻辑有点混乱,时间线并非平铺直叙讲述主角生平,而是在过程中插入幼年和青年的片段,交错出原生家庭的困扰,因为父母没有做出爱的表率。
米耶特年仅29岁就坠楼身亡令人唏嘘,上半段音乐片,下半段传记片,让人感受到他对世界绝望告别的叙事架构。电影通过各种插叙、闪回、倒叙等方式,将米耶特的重要人生节点一一重现,将他享受音乐的快乐演绎得淋漓尽致,还用混音和音效剪辑捕捉环境声,来展示他因眼盲而增强的听觉高压异化下产生的幻觉。脸上有戏,肢体有戏,文学性的处理手法精彩纷呈,富有想象力的浪漫诗意尽在荧幕。
对于自我选择的孤独,米耶特是甘之如饴的,他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米耶特在与女朋友金发女郎共享欢愉后,他马上冲到钢琴前肆意弹奏钢琴,宣泄自己的快乐。钢琴对于他来说,就像每个人开心时哼歌,钢琴是他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于他,钢琴不是工具,不是乐器,不是事业,而是音乐诗人的精神家园,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