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海》:当代畲族人民的山海胸襟与精神气象(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与恒水如海般的辽阔的气质相比,大哥铨水的个性则是“山”的象征。他不像恒水那么善谈,常常是沉默的,乍一看甚至有些窝囊,但他又如笃定的大山一般,在岁月的流逝中,日益彰显出力量。尽管身世坎坷,一个“穷”字,生生阻断了他与青梅竹马、订婚多年的菊香的美好爱情,而腿伤一再耽误,阴差阳错间竟成了十足的残疾人。和贫穷相比,腿瘸更令他自卑到无法正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知难而退,主动放弃了心上人,是怯懦、认命,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奈的成全。
但难得的是,这一切并没有将铨水打倒,他的个性中有着畲族人于逆境中的坚忍不拔,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我不能坚持凿通隧道,就永远都不能“站起来”,而只能是“精神上的瘸子”。那一锤一锤的敲打、直至凿通最后的七十米,那隧道贯通的光亮正是畲族人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不向命运低头的象征。
剧中的陈校长也即后来的陈书记将观风寨、梅花渡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个性与畲族人如出一辙。剧中人们一次次感受着陈书记这位燃灯者的赤子情怀:为了让观风寨畲族人改变居住环境,费劲心力动员大家下山,并在山下林老板的协助下安置乡亲们;全剧开头结尾则是雷书记和恒水两次救助台风中受难的乡亲和渔排工人的重头戏。当然如能更深入挖掘陈书记的精神情感世界,更细腻地铺垫细节与过程,或许可以更立体地塑造人物。
三、山海意象的多重隐喻与精神意蕴
从《山海情》《经山历海》到《那山那海》,“山海意象”是几部作品的核心意象,也有着丰富的隐喻与象征意蕴。山与海,在《山海情》中是宁夏、福建对口帮扶的地域象征,山海意象有着地缘美学的丰富意蕴;在《经山历海》中,山海意象则代表着山地、平原、海洋三种不同地域形态与经济形态特色,更是基层干部经历艰难险阻、不断历练意志品质的象征。
在《那山那海》中,山海意象同样是丰厚的,作品还难得地写出了山海意象的丰富性与变化感。最初,山是闭塞的,充满艰难险阻;海是辽阔与开放的象征。困在行路难的大山中,畲民们的生活无疑是困厄无望的,恒水铨水初次见到大海时,充满了兴奋与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其次,辽阔的大海还是开放和富足的象征,丰富的海产品为山哈们带来富足的生活,改革开放之初临海的梅花渡缤纷多彩,为恒水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之窗,他与月仙的结合,恰是一段新时期别样的“山海情”。再次,海是辽阔的同时也是阴晴不定的,台风登陆让常年生活在水上的疍民们的生活更加风雨飘摇;而困在山里的畲族人一旦打通隧道,也就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出路,山里的日子也开始变甜了。最后,山海作为自然地理现象,也是人物个性与精神气象的象征,恒水似海,开放拼搏,大气包容;铨水如山,笃定沉实,行稳致远;
面对山海,见出畲族疍民改造世界的伟力,同时也呼唤着科技致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理念。
(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