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拆解汪曾祺《夏天》,感受生活中的美好(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这哪里是在写散文?简直是在给我们普及农村生活常识嘛。
这些无论花草,瓜果和昆虫都是夏天才有的文章,在叙述这些事情中,过多的运用了俚语,使读起来更加口语化。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把活生生的生活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活、生动,就是最大的文采。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这里是在描写蝈蝈吗?你有给蝈蝈喂过辣椒吗?喂过鸭梨吗?当读到此处,谁都不觉会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童年的情形。作者在以这样的形式真切地怀念着自己的童年。夏天在汪曾祺的笔下是舒服、清新、充满活力的,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这也是夏天最富情趣的一笔。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感受最深的人才会有最传神的笔调。——叶圣陶
我真的很佩服汪老对人世的洞察,事故的天真有趣。他的文章如一股清风,扫清我们脸上的阴霾,带来了久违的平和和欢愉。
这就是我拆解文章的第二点形散神聚、咏物抒情。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深度拆解汪曾祺《夏天》,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三、语言
汪曾祺作品的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语言。尤以白描见长,别成一家。他笔下的事物不是淡色素描,就是工笔细雕,从不用浓墨重彩把人物嵌进油画里。
1.文中语言多口语化。
文中语言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这种语言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结合。几乎所有的草都有俗称、别名。把凤仙花叫“臭咸菜”,把苍耳叫“万把钩”,蝈蝈叫“叫蛐子”,香瓜叫“羊角蜜”梨瓜叫“奶奶哼”,有时甚至直接用别名代替了本身,例如“巴根草、臭芝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