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共御外侮——港澳台侨对抗日战争的鼎力支持(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血浓于水,共御外侮——港澳台侨对抗日战争的鼎力支持


◆宋庆龄在香港创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抗战消息,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图为保卫中国同盟委员会成员合影。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后,不肯屈服的香港地区的广大人民,在内地人民武装的支援下,与日本占领者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抗战以来,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聚集香港,尤其是皖南事变后,因反共顽固派对抗日进步人士的迫害日趋加紧,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学界、文学界、戏剧界、音乐界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在内地难以立足,遂先后从全国各地辗转来到香港,推动了香港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香港抗战文化的繁荣。香港沦陷时,困于香港九龙地区的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的行踪逐渐被日军察觉。日军采取封锁港九交通要道、实行宵禁和分区、分段、挨家逐户检查等手段,搜捕抗日分子、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并限令有关人士前往“大日本军报导部”或“地方行政部”报到。为了营救处境万分危急的这些人士,1942年初,在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活动在港九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港九大队直接参与了营救行动。
营救工作从寻找营救对象开始,寻觅工作相当困难,因为他们为躲避敌人搜捕,多数易其住址。港九大队和参加营救行动的交通员克服重重困难,把需营救人员一一找到,并将其迅速转移至秘密住址,分批从港岛秘密过海,到达九龙港九大队交通站,然后再分批进入抗日根据地。全部营救工作历时半年之久,从港九地区共营救出各方面人士800余人,其中包括邹韬奋、茅盾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300余人。在这次营救行动中,近百名国际友人和数十名国民党官员及其家眷也被营救出来,同时还接应了踊跃报名到内地参加抗战的爱国青年2000余人。
港九大队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在号称“弹丸之地”的港九地区建立和发展起来,并成功地完成上述大营救行动,是与香港同胞的鼎力支持和诸多帮助密不可分的。港九大队的许多干部、骨干,是从香港爱国青年中培养出来的,在日军的大“扫荡”中,港九大队的领导机关曾隐蔽在大浪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与敌斗智斗勇,想方设法冲破了敌人的严密封锁,给抗日游击队送去粮食和淡水,以解燃眉之急。正是由于香港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才使港九大队终于克服了重重难关,最终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广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