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跟着“观复猫”认识二十四节气(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二十四节气”凝结了古人的生活智慧
“猫馆长”们身体力行地感知着四季变更,古人在感知之外还观察和总结着其中的规律,于是有了留下无数前人智慧结晶的“二十四节气”。
“古人称五天为一侯,三侯一个节气,一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有24个节气,节气自打出现至今经历了无数版本,直到变成现在的样子。” 刘畅介绍,在过去,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度,“靠天吃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相当于是古代的天气预报,农民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进行劳作。
观复博物馆中,有不少文物留下了古人依时而作的痕迹。刘畅展示了两件清代“便携餐具”,这是能代表春天的文物。
冬天气候寒冷,洗澡不便,对于古人来说,“洗澡”就成了春天气候回暖之后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甚至上升到颇具仪式感。“上巳”就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河边春游、洗濯污垢。
“今天春游很重要的事就是吃,不能饿着肚子回家,古人也是。” 刘畅说,“便携餐具”就是供外出野餐携带使用的,能用到便携餐具是身份的象征,主人非富即贵。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到了夏季,农作物生长,气温也越来越炎热,对于古人,“避暑”也是头等大事。
“避暑第一招,穿得少;避暑第二招,吃得好。” 在古代,避暑的“指导方针”和现在没什么不同。虽然没有空调等现代设备,古人却有自己的办法。
如今到了夏天人们都穿短袖短裤,古代中国人更擅长在“薄”上下功夫,马王堆出土的纱衣一件仅有49克重,薄如蝉翼,清凉透气,在《槐荫消夏图》等古画中,也有老者身穿纱衣消夏的怡然景象。
在炎热的夏天,古人也喜欢吃冷饮,用刘畅的话说,“您夏天喜欢吃什么,古人也吃什么。”冰西瓜、冰棍、冰酸梅汤“一个都不能少”。古代也有冰箱,刘畅展示的一件文物冰箱外面用木包裹,里面是铁制,可以放冰块,冰块上放想要冰镇的东西。冰箱里使用的冰来自冬天的馈赠,在寒冷的冬季,专门有人从河里取冰,切割好后卖给大户人家,存在冰窖中以供来年夏天使用。
到了“贴秋膘”的季节,老北京会涮羊肉火锅,观复博物馆中收藏有一百多年前的清代铜胎画珐琅火锅。到了冬天,寒冷而漫长,为了消磨时光,古人发明了《九九消寒图》,包括“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9个汉字,每个字都有9个笔画。在中国的岁时风俗中,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刚才提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每天写一笔《九九消寒图》,等到81天之后,9个字写完,冬天熬过,春天也就到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