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都皇陵比明十三陵早260余年,埋葬着17位皇帝(9)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黄秀纯决定听从徐苹芳的意见,担任了金陵考古队队长。第二年春天,金陵考古队住进了龙门口村。当时,这个小小的自然村电视信号模糊,手机信号不通,村子里没有自来水,老百姓生活用水全靠山上流下来的泉水。考古队租的瓦房在村里已算条件很好,厕所还是最原始的旱厕。后来,还是考古队自己改造了厕所,给村子附近废弃的水井安装了水泵,条件才好了一些。
有意思的是,这次调查除了按照常规,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山梁沟谷做调查、勘探,考古队还顺着古人的视角做了一番勘察。原来,负责此次调查的宋大川所长对古代堪舆学颇有研究。所谓“堪舆学”,即俗称的“风水”。他们登上大房山,果然看到了古人眼中的“万吉之地”:九龙山分九脉而下,形成开阔的缓坡台地,金陵主陵区就坐落于九龙山台地之上,坐北朝南。九龙山略低于北侧的大房山主峰连山顶,符合“玄武垂直”之说;九龙山之东为绵延迤逦的山冈,之西为几个凸起的山包,是明显的皇陵“护砂”;九龙山西北侧山谷中有泉水涌出,向东南流淌,千年不断,是明显的皇陵“水砂”;而九龙山对面的石壁山,是金陵的“影壁山”。
金陵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综合权衡之下,考古队最终决定把工作核心放在九龙山下的金陵主陵区。经过一年努力,总算基本摸清了主陵区的平面布局,包括石桥、神道、台址、大殿基址以及围绕主陵区的两条排水沟等。
然而,当他们再次考察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祭祀坑”时,发现这里居然变成了农民的蓄水池。黄秀纯告诉记者:“由于长年被雨水浸灌,在石壁上遗有明显的水碱。清理前,坑口东、西、南三面种了十余棵果树,坑口裂缝长满树根,随时有坍塌下坠的可能。”
紧急报请国家文物局后,考古队对“祭祀坑”进行了清理。清理的首要工作是搬开表层这些奇怪的巨石。上吨重的石块不是几个民工能挪动的,为加快进度,考古队请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协助,20多个壮劳力操作起重设备,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收工。
好不容易把巨石搬完,露出了夯土层。更令人惊讶的事情出现了,夯土下面竟然还有一层巨石,巨石下面又是30厘米厚的夯土……10月中旬,坑内巨石终于被基本吊走,考古人员一数,居然一共有4层270块巨石。
巨石和夯土下方,赫然出现了四具石椁。
如今的金陵遗址内,四具石椁仍然按照发现时的位置原地陈列。黄秀纯在遗址现场向记者回忆当年的情景,最小的两具石椁由青石板拼成,没有雕刻花纹,称为“素椁”。“我们发掘时最大的那具石椁已经粉碎了,就剩前脸儿还立着,它旁边不到50厘米,那具略小的石椁保存完好,外面还敷着厚厚的松香,松香揭开后,石椁外壁上满是金粉,非常漂亮!”他指着两具大石椁告诉记者,它们其实是复制品,原件修复后珍藏在首都博物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