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辰读书」113:《丛林之书》:人类走出丛林,却不能忘记丛林(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吉卜林出生在印度,在英国上完学后,17岁又重返印度参加工作。每个人都无法逃离环境的影响,吉卜林将环境融入到了理想之中,创造了一个人类文明之前的原始丛林世界。附录《在丛林里》,真实介绍了一个狼儿孩的存在,他这样描述这个孩子,“他是人类历史的源头——他是伊甸园里的亚当,现在就缺一个夏娃了!不!他比神话还要古老,就像丛林比上帝还要悠久一样。”是啊!丛林比上帝还要悠久,狼孩儿比神话还要古老。
在毛格利的故事中,他是一个被老虎叼走的孩子,幸运地钻进了狼窝,得到了狼群的庇护,而一头熊和一只黑豹是他的老师。与狼为伍,他丢掉了人类的习性,像狼一样奔跑、狩猎与生活。
古老的丛林,有着古老的法律。比如,先动手,再说话。这就是丛林的法律,干了再说,是不是很有哲理?
再如,打猎是为了猎食,不是为了取乐。这话是不是很深刻?动物们吃饱后从不会贪婪占有,只有人类才是这样,把无穷尽的猎取当成了乐趣。好像“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人们把住的房子,衍化成了利益的追逐、疯狂的攀比和空虚的取乐。
还如,悔恨不能代替惩罚。丛林法律美妙的一点是,惩罚能解决一切过失,以后就再也没有挑剔责备的麻烦了。丛林从来都是一位严师,没有惩罚的悔恨是不可靠的,而且惩罚过后互不相欠、立即翻篇,谁也别再拿错误说事儿,难道教育孩子不也是这样吗?
还有,捕猎者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猎物。丛林里没有永远的王,大家每时每刻既是狩猎者,同时也是猎物。没有动物可以逃避老去,即便再强大,老了就会被淘汰。这些古老的法律,句句蕴含着人生智慧。
奇妙的是,毛格利在狼群中长大,而且学会了各种动物的丛林语言,他可以与他们顺畅地交流,从而生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跟随毛格利置身丛林世界,我们会发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慢慢地超脱了动物的本性,就是那种纯粹的单一的生存本性,逐渐地被一些看似美妙实则虚假的东西所绑架。
一次,毛格利闯入了一座埋藏着无数珍宝的古迹,他打败白眼镜蛇取了一根国王的象叉,上面镶嵌着许多的宝石。眼镜蛇反复说着,“它就是死亡”。毛格利把它拿出去玩了一会儿即厌倦了,随手丢在了一边,因为这些光亮的石头对他毫无意义。可早晨起来,他发现象叉丢失了,而且周边出现了死人,因此他和黑豹追踪着人的气味想一探究竟,一路之下接二连三的人死去,一共六个。
这时,毛格利才明白了眼镜蛇所说的话,可是他始终想不明白,人为什么会为了红色、蓝色的石头而互相残杀。黑豹告诉他,人杀人是因为无聊。是啊!吃饱了的人,所谓文明的人,竟然是如此无聊。反思一下,我们的一生到底该如何过活,是不是应该向动物们学习学习,千万别忘了人终归也是动物的成员,大自然的一部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