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稀奇古怪的娃娃屋|特冷门(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遗传厄运》海报
经过《遗传厄运》的例子,大家或许对电影中的“玩具屋”概念多少有了些了解。它就是把一个大型空间拆分为多个小型空间的剖面图,类似于分屏处理,每一个小型空间都是一个场景、一个舞台。在电影中,这也是一种艺术处理手段,不过若想达到这种构图方式,必须要有强大的美术置景做后盾。
这种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导演莫里斯·图尔纳的罪案默片《黄祸之手》(The Hand of Peril,1916)。早期的默片本身就是类似舞台剧的室内剧形式(三堵墙),图尔纳呈现了九宫格画面,每个画面都是一个三堵墙,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很可惜,这部影片已经失传了,我们无法领略到情节与九宫格画面的配合。
《黄祸之手》
查利·蔡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喂,船!》(Ship Ahoy,1919)将“玩具屋构图”放置到一艘船上,观众可以看到船上的所有活动,邪恶的船长从一个房间冲到另一个房间追逐男主角,以此制造喜剧效果,构成影片的亮点。
《喂,船!》
三年后,多才多艺的巴斯特·基顿对《喂,船!》的“玩具屋构图”加以变通,在他的喜剧片《暗号》(The High Sign,1921)中使用了同样的手法,做出很大的改进。在一间装有陷阱的房子内干掉了一个犯罪团伙。
这幕戏发生在最后三分钟里(全片共二十分钟),是电影的高潮场面。先是利用类似后来《小鬼当家》(Home Alone)式的陷阱机关来打通四间房(这时候还不是四宫格),展示每间房的特性,然后才通过四宫格的剖面展现了基顿与四宫格之间动作的连锁效应。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