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编辑
搜图
清军大将年羹尧“闻雁即警”的故事,更体现了领兵将领在打了胜仗之后的高度警惕性。公元1723年秋,清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率军至青海,平定叛乱,连连获胜。但年羹尧十分机警,认为敌未灭,不可懈。一天夜入三更,官兵发出甜美鼾声,当时一群大雁带着凄惨的叫声,从营帐上空飞过,年羹尧综合分析判断,认为是敌军夜间袭营的征兆,便立即埋伏重兵,严阵以待。四更时分,敌军果真急驰而来,年羹尧挥军四起,歼敌大部,打了一个计划之外的漂亮仗。事后,官兵询问此战役胜利之秘诀,年羹尧说:“我无妙法,只是戒备二字。所谓戒备者,即居安思危、处危毋慌也。”又说:“戒备之理,要运用自如,也非一日之功。为将者要先敌所料,必知天文地理和敌我之长短,还要知禽兽生活习性,细心体察,从中悟出道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编辑
搜图
《百战奇略》载明代军事谋略家刘基说:“凡战胜易,保胜难。故大胜之后,不可骄惰。反之,必败。”他还常讲这样的道理:“知败而防败者必无败;知胜而不防败者必败。”这一观点在历代将帅中颇有影响。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编辑
搜图
第三、结成同盟,不忘戒备。
历代名将认为,同盟,往往是不持久的,一旦同盟破裂,就可能化玉帛为干戈,所以,对同盟不可掉以轻心。这方面典型事例很多。
唐朝李世民对结盟者始终坚持备之心。隋末,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为集中力量战胜隋炀帝,便与匈奴结盟,放松了对匈奴的警惕。李世民发现此情,就一再提醒父亲要学习孙武《孙子兵法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以攻也。”果不出世民所料,在他继位登基后不到20天,匈奴的颉利可汗便率10万大军进逼长安,由于世民时刻警惕,早有准备,故临事而不惊。一面调动重兵,一面自带六骑出现在匈奴面前,隔河谴责颉利可汗背盟入犯,等待援兵。不多时,唐大军随即开到,部队旌旗蔽野,阵容森严,使颉利可汗望而生畏,被迫再次结盟退兵。到公元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军分道出征匈奴,俘获了颉利可汗,解除了北方威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