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中华情|一个时代一本期刊一群人一纸传奇(8)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纵览党史风云,解密名家心路。”这是中顾委原委员张銍秀对《中华儿女》精彩内容的评价。“展示中华民族风云人物,讴歌伟大祖国时代精神。”这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为《中华儿女》的题词。
20世纪90代初期,《中华儿女》以陶铸的女儿陶斯亮的特稿《我与聂力李讷林豆豆》为代表的反映老一代革命家“文革”前后坎坷遭遇的反思式、揭秘式的一系列纪实大胆刊出,引来了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大爆发。传统的、神秘的出版禁区被冲破,红墙内外、军界、科技界的高端访谈及回忆文字陆续推出,一时间洛阳纸贵,满街争说。《中华儿女》一炮打响,从此奠定大型人物类期刊的地位。
中华儿女杂志社第二任社长石国雄分析说,《中华儿女》杂志成功的秘笈是把产品(杂志)定位于高端,并抢占阵地直至制高点。“所谓传主是高端的,读者也是高端的。《中华儿女》开创了迄今也是惟一的一个‘营销’办法——‘制造’读者,即给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中央及国家机关局(厅)以上干部赠阅《中华儿女》。”石国雄说,《中华儿女》的成功运作还得益于充分利用两个“高端”,开发延伸“产品”——活动。“利用活动广交朋友,吸纳资金,以解决办刊经费来源。”
2004年2月,石国雄走马上任中华儿女杂志社党组书记、社长。到任伊始,他提出“品牌经营”,提出在传统的党史题材内容上赋予其新闻的价值和意识。在他看来,新闻性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对历史的看法有新的认识或新的角度,以此对历史重新梳理,变旧为新。渐渐地,《中华儿女》在创新中继承,率先开辟新的市场,占得先机,文章开始“让历史更加贴近现在的读者,有时代感、新闻性”。首先,在题材上取得突破,党史题材在反映的时间段上,迅速转向,更多地反映建国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人物及重要事件。其次,在题材的选择上不拘泥于政治斗争、阶级斗争,而是更多地反映经济建设、政权建设、科学文化事业重大的转折和重大的事件。为此,编辑部的同志对历史题材的选择,从当代出发,从解决和回答现实问题出发,为解决现实问题,向历史题材寻求答案。
2005年10月,中华儿女杂志社组织多年撰稿的高层作者等近60人在安徽举行笔会。笔会期间,大家就《中华儿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争鸣,特别就刊物的选题策划、编辑思想、品牌经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对纪实作品创作的现状与前景做了具体的分析。这次笔会成果丰硕,并在后来的改刊中得到体现,这次活动被谓之“文化之旅、创新之旅、友谊之旅”。此后几年,《中华儿女》从“红墙纪实”中逐步向现实靠拢,从老一辈革命家的陈年往事转到“四副两高”的高端开掘,稳步走在以“当代史记,名人殿堂”为办刊理念的路子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