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举行(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尼古拉斯·卡尔以“声誉安全:后疫情时代的软实力”为题,呼吁各国在信任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协作。首先,新冠疫情使世界遭受重大危机,媒体、政治、外交都面临严峻挑战。其次,声誉与所有国家都息息相关,新冠疫情对很多国家的声誉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这为我们反思国家行为提供了启发。其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良好的国家形象日益取决于各国为了世界集体利益而做的事情。其四,世界的未来发展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特别是在气候议题以及其他可能合作的领域。
苏同当日基于实践经验分享了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的四点思考。一是沟通角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国际传播和沟通中难度较高,应当使用当地人听得懂、能接受的话语方式进行沟通。二是沟通方式,分圈层传播与精准营销结合,官方渠道与社交媒体互补,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的优势,建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动和参与。三是沟通对象,要关注青年群体,把握好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导向和话语方式。四是表达方式,利用好视觉叙事和修辞跨越文化差异,特别是利用卡通动漫形象展示可爱的中国形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IP,引发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效应。
尹鸿从影视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电影“走出去”对于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意义。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电影逐渐走向世界,一部分优秀的中国电影人也进入了国际视野,一些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新形象的电影也在国际电影节斩获了奖项。中国电影若要扩大文化影响力,还需继续创新并把握三个重点:一是通过电影作品展现出全面立体的中国景象,提升中国形象的可信度;二是通过电影艺术实现东方美学的现代化传播,增强中国形象的可爱度;三是通过电影作品传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中国形象的可敬度。
马赛表示,国家形象是社会交往与互动的产物,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国家之间的交往类似于人际交流,由于个人形象会因表达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国家形象是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中的对一个国家及其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人民增强文化自信,文化传播要“以美为媒”,例如关于运动服装、国际会议着装、文艺表演服装的服装设计,既要彰显中国特色,也要端庄得体、观感舒适。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探索新的国家形象传播方式,描绘中华文化的优美风景线。
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举行了成果发布会。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李勇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共同发布了清华国家形象研究系列丛书之七《国家形象: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英国邓迪大学商学院管理与市场营销系主任基思·丹尼(Keith Dinnie)与范红联合发布了《国家品牌》(Nation Branding)的中文翻译版。(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