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汪寿华:一师校友,工人运动的领袖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一场瓢泼大雨后,天变得清醒起来。这是1920年夏天的上海。
一位英俊青年穿着中山装心急火燎地奔向通往渔阳里6号那间陈旧的教室。到了,青年抹了一下额头的汗珠,冬冬冬敲响了教室门。俄语教师科兹涅佐娃打开门,青年连忙向他鞠躬,道歉说道:“老师,我来迟了……”
老师叫青年坐在最后一排,顺便说:“大刘,这个迟到了的学生和你坐吧。”大刘点点头。
女老师设法停止了授课,“同学们,既然这位同学迟到了,我们还是请他向其他同学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这时候青年有点镇静了下来,连忙说:“我叫何纪元,也可以叫我汪寿华,1901年生浙江诸暨枫桥人,这几年我在杭州读一师,这次到上海来是受校友宣中华的介绍,这个学校的书记员是我老乡,他也是一师的毕业生我们熟悉的,”这时坐在头排戴眼镜记笔记的俞秀松站起身,笑着说:“我们欢迎汪寿华同学!”随后秀松问为什么迟到一天呢,汪寿华苦笑道:“我迟到一天,是因为老家要安排母亲的生活。”
坐在汪寿华身边的大刘翘起拇指,赞道:“真是孝顺,我们得向你学习!”等汪寿华坐下,大刘自我介绍说:“我叫刘少奇,是湖南人,我比你大二三岁吧!”说着顺便把桌上的一杯水递给汪寿华。汪寿华微微点头,接过杯子,大口大口一饮而尽。
下课了,一双手猛地捂住了汪寿华的双眼,轻声的问:“你猜,我是谁?”汪寿华迟疑了一下,“你,你是新昌梁柏台!”
学生们拍起了双手。
汪寿华和梁柏台热情的来了个拥抱。原来在杭州读“一师”期间两人就是好朋友。诸暨人和新昌、嵊县人个性差不多,耿直、爽直、通快,虽然年龄柏台大,但论年级汪寿华高一级。
傍晚落日的余晖洒在这所刚刚开办的外国语学校的墙壁,金碧辉煌。还是这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组刚成立时,在苏联共产国际魏金斯基的帮助一下,大家决定成立“上海外国语学社”,中国共产党依仗的是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要想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角角落落,必须委派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去苏联学习。沈雁冰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头捐出稿费80元,作为“华俄通讯社”和外国语学社的开支。第一期学员30人,多时有50个和60多人。外国语学社由翻译杨明斋负责,有杨明斋和科兹涅佐娃担任俄语教师,李达任日语教师,陈望道、沈雁冰担任国文和政治教师,俞秀松担任秘书,具体负责行政事务。这年夏天,《民国日报》刊发“外国语学社”广告,招收英、日、俄语班,后又招收法语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