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峰会圆满落幕科学突破未来边界在哪里?(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国家天文台FAST(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以《天文的勇气》为题,介绍了天眼FAST的发展历史和迄今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他指出,FAST的概念是由老一辈学者南仁东研究员等最早提出来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16年9月FAST正式竣工。不同于天眼的前身-著名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基于原创的高时频噪声注入技术,FAST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同时进行脉冲星搜索、中性氢成像、气体星系搜索和快速射电暴、地外生命信号搜索的巡天的设施。FAST目前已经完成了15%的“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包括发现了超过160颗脉冲星、发现了人类已知的第一个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和首次测到了中性氢窄线自吸收塞曼效应等。他总结指出,中国天眼的提出和建设是几代人的努力,是中国过去这几十年科学、基建和整个国力高速发展过程的体现,我们既是这一过程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

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峰会圆满落幕科学突破未来边界在哪里?


对话问答环节,武向平教授与葛健、郑倩、李菂三位嘉宾围绕“宜居星球”、“ SKA与地外文明发现”、“FAST信号接收”等话题展开交流与对话。同时,四位嘉宾也与线上观众互动,围绕观众提出的“我国大科学装置数据使用与科研产出”、“天文领域的青少年科普”以及“天文大设备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互动、探讨与解答。
能源转型 生态系统碳汇
助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峰会圆满落幕科学突破未来边界在哪里?


在【气候变化】专场中,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 Program Committee 2022联席主席、北京大学前校长、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首创主任林建华对演讲嘉宾进行了介绍:方精云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他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框架,揭示了我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及形成机制,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草牧业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生产实践。Pep Canadell 担任“全球碳计划”的执行主任,他致力于为全球生物地理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变化提供最全面的理解,从而支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发展及变化进程,以及国际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李俊峰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的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能源规划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能源法草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重要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