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柱国:只要拿得动笔,就要勤勤恳恳写下去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陆柱国家的书柜里面摆放着5个奖杯,分别为两个华表奖、两个金鸡奖和一个夏衍文学剧本奖,这些记录着他的创作历程,印证着他的辉煌成就。不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兵,没什么好写的。我的思想、生活都表现在作品中了。”
1948年3月16日,在陆柱国的记忆中是个很难抹去的日子——刚刚解放的洛阳又遭到了敌人的反攻,我们的部队开始撤退。炮火声中,陆柱国在老城十字街头看到了陈谢大军宣传部的曾部长,他曾在陆柱国所在的学校洛阳师范为学生讲过话。尽管只有一面之交,但陆柱国却打心眼儿里佩服他。当听说部队缺人,特别是缺文化人时,陆柱国当即和另外三位同学报了名,参加了第二次解放洛阳的战役。从此,他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到部队后,他被分派担任战地记者,采访的第一场战斗就是豫东鸡窝山战斗。采访中,他听说有一位叫鄢永昌的班长,牺牲时仍保持着立射的姿势,便马上来到八班驻地了解鄢永昌的事迹,写出了《悼八班班长鄢永昌》的第一篇通讯。没过几天,纵队政治部出版的油印报发下来,这篇通讯竟然占了整整一个版,虽无署名,但人尽皆知这是纵队下来的“记者”写成的。这为陆柱国走上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50年到1956年,陆柱国主要从事军事题材小说的创作。1950年他发表了反映淮海战役的中篇小说《决斗》,这是他文学之路的开始。同年,陆柱国调入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并赴朝鲜前线体验战争生活,相继创作了《风雪东线》《上甘岭》等小说。陆柱国的《风雪东线》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连队在冰天雪地里穿插到敌后打击敌人,最终炸毁敌人后退的桥梁,全歼被围困的美军的过程。作品气势磅礴,通篇所洋溢的英雄主义精神撼人心魄。
真正为陆柱国赢得声誉的是《上甘岭》。1950年11月,陆柱国和另一位总政创作组的同志奔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最令他难忘的是,他有幸参加并用笔记录了上甘岭战役。陆柱国当时目睹了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景象,被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所震撼,跑到距离阵地200米远的一座废弃碉堡里奋笔疾书。最后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上甘岭》小说的原稿。
小说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但作者没有全景式地表现战役的全过程,而是巧妙地避大抓小,把视点投向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塑造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役真实地烘托出来。凭借着对战斗生活深刻的观察与体会,作者以简练、概括的笔触,巧妙地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加以描写,通过人物本身的具体行动来展示人物心理,很好的处理了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与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因而小说《上甘岭》所塑造的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拍摄了同名电影,这也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在观众中产生了极为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