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上海图书馆曾办过一个“跳蚤书市”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屈指算来,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一段旧闻。1991年5月,《新民晚报》和上海图书馆为了替一些学术书籍解决滞销的困难,举办过一个“跳蚤书市”,招募作者把手上成堆的学术书籍自己拿到这个书市去设摊销售。书市设在上图旧馆,即现在的南京西路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大厅里。

三十多年前,上海图书馆曾办过一个“跳蚤书市”


我带去的是一摞诗集,滥竽充数。我的第一本诗集《剪影》,承蒙《诗刊》编辑李小雨女士青睐编入“诗人丛书”,得以出版,得到稿费28元9角6分,外加自销书一千册。这像一千个“烫手山芋”,我竭力赠送亲朋好友、同事领导。可是我没有一千个人脉,只得为剩下的几百本在市场上找知音。
参加这个书市的,记得有三十多位。他们(包括我)都是书生,到了这里就变成了小摊贩。每人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围成一大圈。桌子、椅子堆了许多“自作自售”的商品(书)。这样的书市,前所未有,也与一些书展售书有所不同。故而开市头一天倒很热闹,来了主办的领导、新闻媒体以及一些顾客。我们摊主大多不会做生意,不会吆喝,不会花言巧语。只是静静地守在那儿——姜太公钓鱼。
我的邻摊摊主是后来名噪一时的女作家王晓玉。她带来两种厚厚的专著。一是辞典,一是儿童文学理论方面大作。出了书,却要自销几百部,把钱还给出版社。她却慷慨地送了我一本。我则以这本售价为一元零五分的小诗集投桃报李。王晓玉女士后来以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和小说《紫荆花园》“二举成名”。
我还认识了一位摊主王毅先生,我以诗集和他交换了《世界公园漫步》。他后来成为徽墨等文物收藏家。还有一个插曲,使我难忘。大概是第二天,一位小青年,到我的摊上拿起《剪影》翻翻,然后问我:“三毛钱,卖不卖?”我赶忙站起身说:“不要钱,不要钱,这本书送给你。”其实,我已经送出了二十来本,能以书会友,便是我的收获了。不料,在为期三天的“跳蚤书市”结束后的一天,我忽然收到了大概是晚报转来的一封信。写信人是上海师大的胡先生。信上说:“我的孩子把你的孩子(指《剪影》)杀价杀到作者身上,诗人头上,我心中不忍,欲哭无泪。孩子的爸爸向诗的爸爸致歉。寄奉1.05元(邮票),算是为孩子赎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