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马岩松:文化建筑可以拥有“超现实”的力量(7)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珠海文化艺术中心方案模型照片

对话|马岩松:文化建筑可以拥有“超现实”的力量


珠海文化艺术中心方案效果图,街道、景观、建筑、穹顶构成文化中心的整体澎湃新闻:您认为现在中国的大型建筑,包括地标建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价值观上的问题吗?马岩松:我觉得地标建筑的含义太狭窄了。地标建筑本身没有错,就像当我们回望历史,或是去回忆一些对我们个人经历触动很大、对我们价值观的塑造很重要的节点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小瞬间,一件小事。
城市的性格塑造肯定需要地标,但是地标不是放一个大雕塑就完了,它可能是一个非常美的空间,让人感觉舒服的空间,一个有创造力和启发性的公共场所。比如有一次我去了欧洲的一个国家级美术馆,它就是一个平房,但是特别让人感动,让人在环境里有一种沉思,这就完成了艺术和人的这种对话。
地标如果只是“大”,带来的只有“权威性”,有时候我会觉得它让人反感,因为它是靠对你的权威和压制来形成这种位置的。我认为地标应该有力量感,能够带给人触动。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文化地标是什么。
澎湃新闻:您认为现在中国建筑师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了吗?
马岩松:我觉得还没有。但是不管有没有话语权,都不妨碍建筑师觉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很多了不起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在建造的黄金时期出现的,有时候可能项目也不多,大家也没那么多事,很多的沙龙讨论,和学术活动就会带来很多新的想法,这在历史中都是挺有影响力的。反而在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建造中,我觉得思想成长的速度和城市的变化在比重上是非常不相称的。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形成自己的建筑思想,或是影响世界的建筑哲学、城市哲学,我觉得这有点说不过去。现在整体有一种配合现实主义发展模式的行业气氛,包括在学校里,一遇到实践,就逃不了权力资本的影响,缺少空想主义的研究。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很难认为这个职业能够表达自我,他们觉得这个职业就是去服务社会,会受限于权力资本,受限于甲方,工作的环境比较现实,现实的局限性就在于人不会进行长远考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