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三八红旗手”——李文英(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李文英愧歉最多的是家庭,儿女们小时候,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常常是一家四口人,四个地方,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学校读书,相隔虽然不远,却隔着一条长江,见一次面也不容易,大家都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家里的事能拖则往后拖。当时局领导承诺,要李文英去棉花良种场只工作一年,结果这一去就是14年。
李文英的爱人在七星台因公跌伤了腰,她心急如焚地前去看望,可心再急,却隔着一条长江,又是傍晚时分,那时交通和信息都不如现在发达。李文英找到一条渔船,拿出她一个月的45元工资请船工送她过河,那姓阮的船工听李文英说明来意,二话不说送李文英过了河,并执意不收李文英的钱。姓阮的船工是八亩滩五组的农民,他对李文英说:“您为我们当地农民做了那么多好事,您是个好人,我不能要您的钱!”这个故事一直在百里洲传颂着。
农业局老局长方正美(后任枝江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因病住进了医院,他说在他闭眼以前一定要完成一件事,那就是要兑现他的承诺,把李文英从棉花良种场调回枝江城区。那天李文英在医院见到老局长,老局长泪流满面,说本来说好了只去一年,却让李文英在基层苦了14年,李文英说没什么。听了老局长的肺腑之言,她非常感动。“我们一家人聚少离多,我们都无怨无悔,这么多年,我们都没有跟组织上讨价还价过,科技人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们也认为在哪里都是工作,都要为人民做好服务。”
老郑对李文英事业上的帮助很大,他不仅是华农的尖子生,后来又去华工读了大学,在数据精算上功底特别扎实。李文英的许多科研数据,都是他帮助算出来的。
如果说,退休以前,她是因为工作需要,哪里需要哪里搬,服从组织调配,那么,退休以后,她应该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安享晚年。
可是,那些曾受过她技术指导的农民十分依赖于她,凡有种植上的疑问还是乐意求助于她帮助解决。李文英也发现,和农民打了半辈子交道了,她也离不开那些淳朴厚道又渴求科学种田的农民,更离不开那一年又一年长得齐展展的棉花。
多少年了,棉花的播种、幼苗管理、锄草施肥、病种害防治,一直到棉花摘收,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牵连着她的心,一如她精心培育的儿女。她经历的岗位多,又善于学习和钻研,在植保、土肥、农作等方面,不仅积累了厚实的理论知识,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要是农民的求助电话,只要是农民在技术上有需要,李文英有求必应。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