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向好友解释“坐地日行八万里”,看完让人恍然大悟(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坐地日行八万里”,原来是基于现实认知得出的结论。不过运用到这首诗中,却让诗歌的视野与格局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显示出毛主席本人在思维上的灵活性与跳跃性。
从前刘禹锡写《望洞庭》,先写洞庭山水的近景,接着忽然开了一个广角镜,从宏大的视角再去审视洞庭湖的龟山。
然后,刘禹锡就写出了“遥望洞庭山水色,碧银盘里一青螺”的名句。其视角之独特,让人有一种纳须弥于芥子的感觉。
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也是这样。先写千村万户因瘟疫造成的灾难情景,再拉远去写,只不过这个广角拉得足够远,一下子就跳到了外太空。
常人的思维,其实是很难如此活跃的,因此田秉谔教授才说这句诗:“为一创造性意境,超迈一切前代诗人。”
结语
毛主席写诗,非常喜欢化用前人的成句,但是每一次都不简单地化用。比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原来是化用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
但是李贺原句的意思,是希望“雄鸡”替自己找回“迷魂”,而毛主席词中“一唱天下白”的,就是救苦救难的共产党本身。
再如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最后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化用的是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成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虽然两句诗是一样的,但是李贺的原句只是在凭吊历史的过往,毛主席却翻新活用,以“人间正道是沧桑”收尾,让原句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