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检察组》编剧余飞:部分台词出自文件,纸片刀系真实案例(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余飞今年50岁,自1997年起从事政法题材的剧本创作工作,代表作包括《重案六组》第三部、第四部,《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以下为新京报记者与余飞的对话。
与巡回检察相关的“命题作文”

《巡回检察组》编剧余飞:部分台词出自文件,纸片刀系真实案例


新京报:《巡回检察组》的剧本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筹划的?为什么会写这样一出戏?
余飞:2018年初,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的李学政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的范子文副主任找到我,说要写一个剧本,大家一拍即合。最早谈剧本时,还没有“巡回检察组”这个概念,高检要求写监狱刑事执行检察,也就是驻监检察室检察官的故事,其他没做硬性要求。
但是2018年5月,高检推出了巡回检察制度。高检影视中心得到消息后希望能与时俱进,在剧本中表现这种新的制度,以免与现实情况不符。那时剧本已经写了不少于10集,我重新调整了剧本,将只写驻监检察室改成了巡回检察组与驻监检察室相结合的方式。
新京报:创作剧本时,你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驻监检察室、巡回检察组的工作的?
余飞:2006年前后,我写过一个剧本叫《走出监狱的女人》,当时采访了河南省新乡市的河南省女子监狱,对监狱有了一些基础了解。
《人民的正义》谈合同时,剧本创作团队就开始筹备采访,采访对象包括最高检察院第五检察厅的厅长、北京清河监狱相对应的北京市清河人民检察院、北京清河监狱的驻监检察官、监狱负责人、狱警等。
当时,高检第五检察厅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做了基础性科普,清河监狱对应的刑事执行检察院向我们介绍了驻监检察室的运行规则和细节。这之后,我们对驻监检察室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剧本素材也主要来自这些采访。
除了采访,素材还来自一些卷宗、书籍、生活经历、与朋友的交谈或者新闻。
卷宗我们看得不多,不是为了看具体事件,而是关注检察院是怎么描述这个工作过程的,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人物对话、作案工具和作案手段,像服刑人员的作案工具包括牙刷柄、纸片刀这些。再有就是真实生活中,普通人很难想到的一些人的反应,比如团队女同事到男监狱采访,服刑人员看她们的那种复杂的眼神等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