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当代价值(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有些资产阶级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阶级性为借口,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实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不同的。阶级性是就它的社会功能说的,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还是为少数人服务;而科学性是指它的认识价值,即它对现实反映的正确程度。在阶级社会中,不管自觉与否,一种社会理论都从属于特定的阶级。如果科学性和阶级性相互排斥,阶级社会中全部关于社会的理论都只能是谬误。即使是剥削阶级,当它处于革命时期,它的理论代表可以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进行比较客观的探讨,因为这符合他们的阶级利益;相反,当它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它的阶级利益和对社会问题的科学探讨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当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的斗争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才“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
其实,当代资产阶级理论最具阶级性,由于它的阶级性与人民性相违背,因而往往掩饰自己的阶级性,标榜所谓客观、公正、纯学术、价值中立。
马克思主义是最具实践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就是为改造旧世界的实践而产生的。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何谓改变世界作了明确的阐述:“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实践不仅是改变世界的行动,也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动力。实践本性决定马克思主义必然是具有发展开放性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从而保持它具有当代价值,不会因僵化而过时。早在1843年,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一封信中,就公开声明反对树立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嘲笑那种认为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的看法。后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企图创造最终真理体系的德国大学生们,尤其是对杜林,进行过猛烈的批判。
在恩格斯看来,如果人类在某个时候达到只需运用永恒真理,而不必再发现新的真理的地步,那就意味着历史和认识已经停止在一点上,这是非常荒谬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具有发展开放性,如同张开着的口袋,随时通过概括新的经验使它得到发展和充实,因而它永远具有当代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己理论从来持开放态度,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总结新经验,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