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从日本电影看中国的国际形象(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人形象多以近代侵略者的“日本鬼子”形象呈现。
与此形成对比,从改革开放以来获得日本四大奖项的相关日本电影中看,其所展现的中国人物形象多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日往来的产物。

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从日本电影看中国的国际形象


如 1989 年上映的《北京的西瓜》,以及 1992 年上映的《爱在东京》,2011年上映的《大鹿村骚动记》中展现的主要中国人物,都是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形象中日建交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日交往日益密切,进入蜜月期。仅 1986年,中国派往日本公费留学的学生就达到近 3000 人。
到 1996 年,两国人员的往来已从 1972 年的约 9000 人跃升到 178 万人。
密切的人员往来,较中国更加发达的日本,新奇的新世界等等,必然会在使两国关系更加交融的同时,带来较多的民间交流中的摩擦,这些都成为了日本影片创作者描绘中国人形象的重要素材。

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从日本电影看中国的国际形象


再如描绘了在日中国偷渡者形象的《等待出击》、《燕尾蝶》、《不夜城》《悲伤假期》等日本影片。
其中不仅有在日本社会底层艰辛糊口的中国个体人物形象,还有对当地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的中国黑帮形象。这与当时中国偷渡之风盛行有密切联系。
从事反偷渡工作多年的公安干警王洪林曾在他的文章《山东沿海地区偷渡犯罪研究》中写道:“我国自 20世纪 70 年代广东出现零星偷渡港澳地区的现象后逐渐向福建、浙江蔓延。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偷渡活动愈演愈烈上世纪 90 年代,包括山东在内的沿海省份均经历了一次偷渡高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