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地球的重要“碳库”——“无所不能”的湿地(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图源:TNC
通常来说,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排,即通过提高能效、节能降耗、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森林和湿地保护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二是增汇,即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如避免毁林、造林、森林管理、湿地保护和恢复、农田管理和草地管理等措施,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储存,即碳汇或吸收汇。
湿地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湿地不仅对一定半径范围内的小气候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湿地拥有很强的碳汇能力,利用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极为关键的作用。
湿地与“碳”
WETLANDS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湿地中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碳,不断地在湿地土壤中积累。而湿地中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碳,也在湿地中不断积累。湿地是陆地上碳素积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态系统。

世界湿地日|地球的重要“碳库”——“无所不能”的湿地


摄影:Bridget Besaw
湿地是陆地上巨大的有机碳库。尽管全球湿地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4~6%(即5.3~5.7亿公顷),碳储量约为3000~6000 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12~24%。泥炭地、红树林、海草床等都储存了大量的碳。以泥炭地为例,它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储存的碳是森林的2倍!如果这些碳全部释放到大气中,则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将增加约200ppm(parts per million),全球平均气温将因此升高0.8~2.5℃(刘子刚,2004)。
湿地“碳库”之称绝非虚名,下面我们以湿地类型中的泥炭地和滨海湿地为例,进行说明。
湿地碳汇“大咖”:泥炭地
泥炭又称为泥炭土、草碳,是被埋在地下湿地的植物的“遗体”,经过数千万年的堆积,在较低气温、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条件下,缓慢分解而形成特殊有机物。泥炭地是指泥炭厚度至少为30cm,或有机质含量超过50%的湿地(周文昌等,2016)。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