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物语丨官场边缘人:文徵明在北京的三年半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提起文徵明,人们很容易想起“江南四大才子”这一称号。在沈周、祝允明、唐寅、王世贞等名流雅士前后辉映的时代,文徵明显然也是其中一位艺术巨人。
在正德四年,沈周逝世之后,同为40岁的唐寅、文徵明成为了苏州最著名的两位文人画家。正如周文翰在《文徵明传:苏州的风雅传奇》中所言,唐寅虽然诗、书、画风格突出,才华横溢,可是他因为科场案和个性狂放等原因,被视为道德有瑕疵之人或者狂狷之徒,没有如文徵明那样得到文人阶层的普遍好评。
对于文徵明的认识,与苏州这座城市息息相关,以至于人们在提到文徵明时,很难将其与北京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文徵明的一生中,还有三年半与北京有关。
作为艺术家的文徵明,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在仕途之路上,他的一生却颇为坎坷。文徵明一生参与了十次乡试,却屡试不中,蹉跎科场三十年。一直到54岁那年,才以被举荐的方式进入仕途,被授以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翰林院有六名待诏,是从九品官员,月俸五石米,是翰林院里有品级的最低职位。据黄佐的《翰林记》所载,翰林待诏的职权是应对皇帝咨询、编写史书、抄写典册等事宜,“凡遇上宣问文义以备呼召,编摩誊写等事,亦如之史官之职”。
不过,像文徵明这样不仅没有考中进士,连举人都不是的文人能靠举荐进入翰林院,在当时极为稀有。但这一段官场生涯也并不能令人称心如意。对自己在北京为官的生活,文徵明更多的感受可能是后悔:在一首名为《潦倒》的诗中,他写道:
潦倒江湖岁月更,晚将白首入承明。五更几蹙长安马,百啭初闻上苑莺。北土岂堪张翰住?东山常系谢公情。不须礼乐论兴废,毕竟输他鲁两生。
对比他在初入京城的路上所作的《留城道中有张良祠》,表达自己年纪虽大但仍然有到京城一展才华的心志“老去马迁心尚在,不妨书剑事遨游”显然大不相同。
那么,文徵明在北京都经历了哪些呢?本期的京华物语,选取了文徵明在北京的游玩经历,以及他赴京就任翰林院待诏后,受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左顺门事件”影响,想上疏请求致仕回家的部分。
以下内容节选自《文徵明传:苏州的风雅传奇》,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京华物语丨官场边缘人:文徵明在北京的三年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