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不知日月长,人间已觉天地宽(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就这样地进入了它的“海淘”时代。此时,中国民族企业也在发展之中寻找着自身的定位。面对世界的互联,他们意识到“通则胜,塞则败”,但既然是贸易,就应当有出有进,不只是洋货走进来,总也要让国货走出去。
1915年, 美国建成了巴拿马运河,为了纪念它的开通,旧金山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面对此情此景,民族企业家们表示“自宜全力以赴”,于是人们组织起来了,带着期待与热情,把中国的白酒、刺绣、茶叶与瓷器搬运到了越洋的货船。走上这一遭,不图赚上个好价钱,而在于“恢复固有国产之名誉”,不只是出去见见世面,更是为了“诱起国民世界的企业心”。
船上载着东方气质的中国货,也载着那个时代的目光与梦想,在江水悠悠之中,一同通向了一个并不太熟悉的世界。那一年,中国凝望着世界,世界也在看着中国,只是互相在眼神里都充满了好奇。
江水万里滔滔,数不尽的浪奔浪流。在其后的岁月里,中国也像一艘大船,不断向前航行,它适时地更换着自己的甲板,调整着它的风帆。短暂地封闭之后,迎来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国已经决意主动打开国门,以新的姿态进入世界。
80年代的中国,像一块文化的海绵,吸收着外面的先进文化,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成为了一种潮流。在那个时代,洋货已不叫洋货,而叫做“进口商品”,人们用这些舶来的时髦品装点生活。
80年代的进口商品
他们曾在电视机里认识了那个说中国话的“佐罗”,也见识了来自美国的柯达胶卷、来自日本的卡西欧手表。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幅封面照片:一个中国人微笑地站在长城上,手里拿着一个玻璃瓶的可口可乐。他的鸭舌帽、军大衣和美国可乐形成了多重元素的叠加,也构成了那个时代的象征。
此时中国的外贸出口已如火如荼,但说来“惭愧”,大多还是布匹、服装、玩具一类,或是卖出些原材料和半成品。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还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尚待日后去改变局面。但这仍然值得欣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人们清醒地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也知道这条路的漫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