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村落里的水利工程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你想去看看吗(4)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桑园围堤围上望珠江在甘竹滩电站的博物馆区里,桑园围与龙江水利历史展示馆占据了重要位置。在全长68.85公里的桑园围中,龙江镇这一段足足占据了三分之一之多。由泥沙长期冲积而成的珠三角平原因向海倾斜,不受潮水影响,却难逃洪水侵袭。龙江地处西江和北江下游,地势本就低洼,加上全年雨量充沛,因此历史上频遭水患。
宋朝时期,龙江与周边村镇一起,利用原有塘基和江边山丘修筑成围,形成了桑基鱼塘的基水地貌。从此,沧海变成良田,“桑基鱼塘”的科学农耕方式也成为珠三角人重要的生存方式,形成了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和塘泥栽桑的一整套循环体系。
17世纪,桑园围已形成“围堤、河涌水系、窦闸工程体系完备,防洪、挡潮、灌溉、排水、水运等功能齐全的基围灌排工程体系”。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桑园围已是“近省第一沃壤”。
同时,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桑蚕经济也开启国际化。龙江因水路运输的便利而成为重要航运点,一艘艘载满丝绸的船只沿西江而下直抵澳门,进而向海外进发。
乾隆年间桑园围全图馆中悬挂的一幅乾隆年间桑园围全图,可以见到各堡各村修建的堤围,它们大小不一,错综复杂,展示了民间力量。但这样的堤围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因为各大宗族各自为政,导致堤围大小不一,而且工程质量参差,导致防洪能力未如预期。1794年,乡人温汝适针对这一局面,牵头倡议通修桑园围,成立桑园围总局,并编修《桑园围志》。这项工程开始摆脱私人家族的兴致,成为整体的区域性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同时,桑园围也成为民族经济的重要基础。正是因为高效的桑基鱼塘循环系统和由此衍生的成熟桑蚕经济,为佛山一带提供了雄厚的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基础。晚清民初时期,佛山纺织业十分兴旺,成为近现代民族经济的先行领域。1925年,仅仅顺德就拥有135间蒸汽缫丝厂。当时,桑园围沿线农村遍布各种丝厂与作坊,形成了完整的经济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