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最有价值的小说《弗洛伊德3、4:释梦》,评价极高!(32)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1911)
贺岭峰译
戴淑艳校
吕俊修订
按语
本文是在《释梦》(1900)巨著出版11年后发表的。它不是探讨有关释梦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专门研究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如何运用释梦的艺术问题。在治疗中反对设定“有意识目标”和“为释梦而释梦”,强调“偶然性”和“潜意识”指导的价值。
创办《精神分析导报》
我这里要探讨的不是有关释梦的技术性问题:既不是释梦的方法,也不考察这种解释的用途,而只探讨分析者在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治疗中应怎样运用释梦艺术。其中无疑有多种不同的起作用的方式。但关于分析中技术问题的答案从来就不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好的方法不只有一种,但坏的方法却有许多,对各种方法的比较即使不能决定去赞同哪种特定的方法,也不会毫无启发意义。
任何从释梦转向分析实践的人都会对梦的内容继续怀有兴趣,并乐于尽可能充分地解释与患者有关的每一个梦。但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正在完全不同的情境下工作,而且如果要将自己的意图付诸实施,便会陷入与最迫切的治疗任务的冲突之中。即使是患者第一个梦被证明非常易于做出初步的解释,但随即就会出现其他的梦,又长又隐晦,以至于其完整的含义无法在当天有限的治疗时间中抽取出来。如果医生随后几天中继续这种解释工作,这其间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梦,这些梦就不得不被搁置一旁,直到他认为对最初的梦已做出了最终的解释。梦的生成有时是如此丰富,而患者对梦的理解又如此犹豫不决,致使分析者产生一种怀疑,认为以这种方式所呈现的材料可能仅仅是患者抵抗的表现,而这有助于发现这种方法无法完全把握所呈现的东西。而且,这时的治疗会远落后于现在,并失去与现实的接触。
与这种技术相反的规则是,在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者要时时对病人心灵的表层保持警醒,他应该知道情结和抵抗此时在患者身上非常活跃,而患者对它们的意识反应则制约着他的行为。为释梦而牺牲治疗目标是完全不恰当的。
如果我们在心中遵循这一规则,那么我们对分析中的释梦会采取什么态度?如果梦的内容没有被完全发现,在一次治疗内所达到的解释量也应被看作是足够的,而不要当成是损失。在第二天,梦的这一解释不应当继续被视为自然之事,除非有证据表明其间没有其他的东西进入患者思想的突出部分。因此赞同中断的梦的解析便无疑成为一种规则,即第一件涌入患者头脑中的事是首先要被处理的事。如果在旧梦被处置完以前,又有新梦产生,那么我们应注意重新做的梦,并毫无疑虑地忽视旧梦。如果梦多而散乱,从一开始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彻底解决它们的想法。从总体上讲,我们必须注意不要太热衷于释梦,也不要使患者产生一种想法,认为没有梦治疗工作就无法进行。否则将会引起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抵触,从而使他中止做梦。相反,我们必须让病人相信,不管他是否做梦,也不管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强调梦,总能找到各种材料使分析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